4月25日-27日,2018中國汽車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本次論壇的特邀合作媒體,騰訊汽車對大會進行全程報道。
論壇現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總監齊竹泉進行了主題演講。
齊竹泉表示,任何一個產業都是因為科技而生,因為科技而變,因為科技而往。汽車產業誕生100多年來我感覺到它發展到今天確實到了科技要把它進行一個大的改變甚至顛覆的階段。他認為,中國是汽車大國,但我們能不能算是一個強國我還不敢說,“因為我們產業的集中度、品牌的集中度以及在汽車產業里邊科技的支撐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齊竹泉:尊敬的萬鋼主席、尊敬的董會長,尊敬的汽車界朋友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就像師秘書長講的,中央電視臺今年是第一次加入汽車論壇,之所以加入我想汽車行業在中國經濟在中國的地位和作用,另外方面是因為我們中國汽車論壇它是我們整個汽車領域在中國每年一度的思想盛宴,作為國家以經濟宣傳為主要任務的央視財經頻道有責任參與進來,我們也有義務把這個論壇一起辦好。
俗話說的好“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的汽車論壇都會根據汽車面臨的形勢確定不同的主題,這個主題是針對每年汽車行業面對新的變化、形勢來確定的,今年我們確定的主題是“新時代、新趨勢、新策略”,我感覺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對這一主題的理解我想作為一個汽車的門外漢來講有這樣幾點看法,如概括汽車業面臨的形式我想有三個方面:第一時代要求;第二科技挑戰;第三開發壓力。
第一,時代要求。
去年黨召開了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對經濟建設部署了一個重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這里邊強調的根本問題要實現中國經濟從高速度的增長到高質量的發展,而且提出了包括供給側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包括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還有建設進一步更加開放的格局,六個方面的任務。
汽車領域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像我們今天主題確定的就是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近期專門研究當前的經濟形勢,對下一步的經濟工作做出部署,其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我們的發展對標高質量的發展。我是一個汽車的門外漢,有的時候對照這個要求我感覺到在這方面我們的壓力是很大的。
我們現在掌握的數據,2017年汽車產量是3000萬輛,中國是汽車的一個大國,但我們能不能算是一個強國我想還不敢說。因為我們產業的集中度、品牌的集中度以及在汽車產業里邊科技的支撐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我有這么一種印象,提到德國我們都能想到它的幾大品牌,提到美國我們也能想到它的幾大品牌,但如果說到中國我們的品牌很多,企業很多,作為一個媒體人也搞不清那么多品牌和企業的對應關系,所以我們有很長的路走。
昨天有幸參加了閉門會議,當時我在想十年之后我們的車展還在,我們的論壇還在,但是我們坐在會議室里的很多汽車企業可否安然存在?
第二,科技壓力。
任何一個產業都是因為科技而生,因為科技而變,因為科技而往。汽車產業誕生100多年來我感覺到它發展到今天確實到了科技要把它進行一個大的改變甚至顛覆的階段。
對于這次論壇,包括這次車展我們財經頻道投入了很大的宣傳力量,昨天在會議上我也聽到了很多新的表述,像新能源、純電動、無人駕駛、智能互聯等等,我感覺確實像感覺董會長講的,汽車正在改變它的傳統形態,由過去一個單一的交通工具正在變成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這是科技給它帶來的變化,這種變化在產業領域還帶來一種顛覆性的效果是什么?因為這些科技技術的進步和應用,讓汽車有了更多的新勢力加入進來,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如果把握的好,我們運用這些新的科技,可能實現我們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如果把握不好,一旦再被甩開,我們可能又要落后很久很久。
講到這里我也想到最近大家很關心對中國當下的經濟認識、經濟狀況的認識,我們去年拍了一部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現在中央電視臺層面正在播放,接下來還會在地方的衛視、網上播出,包括我們跟工信部聯合拍攝的紀錄片《大國重器》,這些紀錄片反映了今天中國國家的實力。我們也應該看到,最近我們中美貿易摩擦也好,包括對企業的一些制裁,讓很多人認識到我們在很多領域還是有差距的,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同樣跟看待我們汽車領域是一樣的,我歸結為這樣一句話,既要信心滿滿,也要憂心忡忡,信心滿滿就是要看到我們汽車行業所取得的成績,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但也要憂心忡忡,我們在這個行業還有很多關鍵環節、技術、有很多能被別人卡住脖子的地方。
第三,開發壓力。
去年在達沃斯論壇上,最近在博鰲論壇上又強調,談到要放開金融服務業,包括談到制造業的時候講也要放開汽車行業,我想為什么要把汽車放開、金融放開?改革開放40周年總結經驗時,他講到我們的對外開放如果一開始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發展,發展到一定階段開放還肩負一個作用,用開放倒逼我們的改革,用開放倒逼我們制度的完善,用開放倒逼我們產業的發展。
而且這兩個產業,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證明往往開放的越早,投入到市場中越充分可能往往發展起來,抱在懷里越久反而受到影響,家電行業就是一個例子。今天世界上在電視機這個領域,中國不管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是遙遙領先的,這個對外開放對我們汽車行業來說,確實使我們好多的汽車企業,要面臨著既要在國內同時操戈,又要面向國際與狼共舞,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壓力。作為一個外人概括我們汽車行業所面臨的形勢,我感覺這三個方面應該是最主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