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自媒體雷帝觸網從滴滴投資人處獲悉,滴滴最新估值576億美元。36氪就此求證滴滴,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2017年滴滴獲得軟銀兩次共計80億美元融資,第一次投后估值為510億美元,第二次投后估值為550億美元。這兩次投資后,軟銀在滴滴的持股比例為14.5%左右。
滴滴的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12月21日,彼時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從融資總數額來看,2017年6月,滴滴CEO程維表示,滴滴已經融資150億美元;從主要投資方來看,騰訊、蘋果、螞蟻金服、富士康、軟銀、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知名大公司都參與了投資,金沙江創投、淡馬錫、DST、中投公司等投資巨頭也紛紛入局。
經過多次融資后,滴滴管理層的股權已經被大幅稀釋,管理層主要是通過超級投票權來實現對公司的有效控制。
任何持有滴滴超過2%股權的投資人享有慣例性的信息權,投資人持股未超過2%,不能享受直接的信息獲取權利。
其實早在2016年5月29日,網上曾曝光了一份滴滴出行的股權投資項目書,顯示滴滴預計將于 2018 年下半年在美國上市,屆時估值將達 800 億-1000 億美元。滴滴出行隨后否認了該融資文件的真實性,且 CEO 程維稱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回過頭看Uber,經過低谷期后其估值也在慢慢回升。今年2月11日,據國外媒體報道,Uber的最新估值已增至720億美元,而之前投資入股的軟銀則成為了其估值增加的最大贏家。
至此,軟銀在全球最大的打車公司Uber以及中國最大的打車公司身上都有押注。此外,軟銀還活躍在東南亞打車市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