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華銷量同比攀升18.7%;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6.8%至1,862,100輛,貢獻全球銷量的36.4%。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2015年后,大眾在今年上半年又恢復了速度。
不過,提到上述成績,剛剛在今日(8月2日)宣布任期延期至2019年的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參配、圖片、詢價)兼CEO海茲曼(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卻顯得異常淡定。
“去年大眾業務下沉的時候我講過,銷量不能代表一切,現在我依然這么認為。”海茲曼看來,在中國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才是大眾長期致勝(參配、圖片、詢價)的關鍵。為此,大眾的調整還將持續進行。

人事變革加碼2025戰略 在華更有話語權
在大眾公布的系列調整中,除海茲曼任期延長兩年,大眾還一同宣布,原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馮思翰出任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并同時擔任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負責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和業務運營。
海茲曼介紹,馮思翰的職責類似于奧迪(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永新,將承擔與兩大合資企業的協調工作,并負責大眾品牌的布局與規劃。“這一任命與大眾集團去中心化戰略一致,此后我們將有更多自主權去推進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在此前并不存在,屬新增職務,彰顯出大眾在危機后,對中國市場品牌塑造和管理的重視。
此外,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也將在負責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銷售和市場規劃工作外,同時承擔“2025戰略”中智能駕駛、電動車、大數據等新業務在中國的拓展等工作。海茲曼評價,蘇偉銘將成為他持續推動大眾在華變革的左膀右臂。
今年6月,大眾發布了全新的“2025戰略”,提出要在上述新業務領域加碼發展,比如到2025年將推出30多款電動車,年銷量達到兩至三百萬輛。而在這一戰略發布之前,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還曾專程訪華,在他當時的發言中,除介紹“排放門”的最新進展和上任感受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向中國市場預告了“2025戰略”的發布,不難看出大眾對此的看重。而在大眾的規劃中,其希望通過對新趨勢的布局,實現從傳統汽車向移動出行方案提供商的轉型。
隨著新布局方向與組織機構的調整,海茲曼向騰訊汽車表露,目前大眾內部的工作方式也在改變,公司內部和與合資公司之間的策略會、高層規劃會變得更加頻繁,且討論方向主要集中在互聯互通、汽車租賃、自動駕駛。“中國在這些領域進展的很快,因此我們必須要加緊發展。”海茲曼說。
而為了進一步加速,大眾此前已經公布,將把全球三大中心之一的大眾亞洲“未來中心”落戶北京。在此,大眾將打造屬于未來的產品和服務,其中數字化和無人駕駛技術是最主要的方向。海茲曼也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將在歐洲的分時租賃經驗運用于中國市場。
經濟車計劃取得大進展 進口車業務調整中
雖然大眾銷量已然回暖,但根據此前報道,其在中國的業務利潤仍處在滑坡中,上半年跌幅達13.8%。
對此,海茲曼回應,大眾在中國的兩大合資企業利潤水平相比國際市場好很多,這也將成為大眾后續投資的重要保證。此前,大眾曾宣布將以年均40億歐元的投資規模,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海茲曼在采訪中表示,這些資金將全部來自于中國市場的運營。
而從世界市場來看,海茲曼直言大眾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在南美市場,利潤下滑超過一半;俄羅斯也因為經濟情況導致下滑;而由于“排放門”的影響,也讓大眾的全球發展受到了更多阻礙。“但我們在美國市場的柴油排放問題還是達成了共識,大眾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在自身任期延長后,海茲曼表示,其接下來在中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繼續的本土化。備受市場關注的經濟車無疑就是針對中國市場打出的一張戰略牌。此前,大眾已經透露該項目下的三款新產品計劃,其中包括一款三廂車、一款小型SUV和一款大型SUV。此次海茲曼透露,經濟車項目在幾個星期前取了個較大進展。但關于細節不愿多談。
與此同時,大眾也將加快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研發進程。“我一直在與集團強調,這是在中國發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此前的上汽大眾輝昂就是雙方合作的結晶,在此之后,大眾還將進一步加速在本土化產品研發上的節奏。
而在進口車業務領域,目前大眾處于下滑態勢。海茲曼指出,這與本土品牌的增長,以及平行進口業務的開展有很大關系。不過大眾不會放棄進口車業務,“我們的進口車處在調整期,從大眾品牌定位來講是需要進口車的,也有很多用戶喜歡的產品,比如甲殼蟲(參配、圖片、詢價),途銳(參配、圖片、詢價)等等。”
除此之外,海茲曼也表示其之后在中國的工作,將為大眾在全球的發展提供范本。“中國正在引領汽車行業變化,大眾在中國做的事情會對集團產生影響。”比如在新能源、分時租賃等領域,在中國發展獲取的用戶需求數據,將成為后續產品設計的關鍵。而燃油排放限值等政策,也將對經濟車的研發帶來影響。
“總而言之,世界上最具挑戰的市場就是中國。”而對于海茲曼來說,這也是自豪而充滿壓力的事。
樂見合資股比開放 對大眾無直接影響
此前,大眾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政府對增持一汽-大眾股份的首肯。但在“排放門”爆發后因資金問題,大眾無奈將股比調整置入暫緩期。海茲曼此前曾表態,增持一汽-大眾股份的規劃將推遲2-3年實現。
而近期在中國汽車業,關于外資企業“取消50%的外資持股上限”傳聞甚囂塵上,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也均在不同場合提及“股比是否放開”的問題。一時間,股比問題再度被熱議。
對于這一問題,海茲曼首先表態:大眾支持中國政府在開放進程中采取的任何舉措。他同時表示,一家公司的自由決策是對其最好的鼓勵。“在這個基礎上,只要是對汽車行業有幫助和貢獻的政策,大眾都是支持的。”
而具體到大眾而言,在過去的30年中,大眾對與兩家合資企業并肩戰斗的關系非常滿意。未來的任何決定都需要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而合資股比放開,在海茲曼看來,對大眾并沒有立竿見影的影響。“我們的成功是依賴于合資伙伴的優勢和互補。”海茲曼表示。但從原則上講,大眾樂見中國市場更加放開。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汽車獨家稿件,版權為騰訊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騰訊汽車)及作者,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