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實體經濟越是要快速發展,企業融資手段就要越豐富、越多元化。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以金融資本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是國商控股集團矢志不渝的價值核心。”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產業資本的必然使命,自成立以來,國商控股集團一直堅持產融結合、以融助產的發展戰略,為產業園區、特色小鎮、高新技術、醫療養老、教育產業等提供全產業鏈金融和商業運營方案,助力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實體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科技產業發展。”
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非常突出。因為缺乏可以抵押的資產,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為了規避信貸風險,不愿意為其提供貸款。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比如,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于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特別是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對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費用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給予獎補。
對此,車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國務院要求央行和財政部要同心協力,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等等有力措施,既可以免去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又釋放了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紅利,旨在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機構投身實體產業,為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更多金融資金及服務支持。
推進供給側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是產業資本的必然使命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同時要求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可見,堅持供給側改革,振興實體經濟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作為國內經濟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微企業,由于信貸機制和市場化不充分,面臨嚴重金融服務缺失。前不久一位國有大行行長說,如果不做中小微企業業務,就等于放棄了未來。
“過去注重短尾發展,20%的大客戶帶來80%的業務。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讓金融機構服務長尾客戶變得越來越簡單和容易。因此,服務好中小微企業這部分長尾客戶將成為金融服務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車健說道,“實體經濟要振興,金融脫虛入實是關鍵,國商控股集團作為業內知名產業資本運營商,將一如既往充分發揮金融資本流動融通作用,始終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真正服務好實體經濟。”
多部門、多方政策協同發力,促進金融脫虛入實,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未來,國商控股集團將繼續聚焦“高科技、醫療+養老、供應鏈金融、教育”四大領域,發揮其科技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的優勢,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引導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末梢,為中小微企業“質效提升”,為實體經濟“提速增效”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