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在市場需求、政策紅利、科技創新的不斷助力下,承載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踐行普惠金融使命的供應鏈金融迎來了最佳發展時機。
“供應鏈金融深植于行業土壤之中,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無疑為企業持續發展、產業不斷壯大提供了契機。”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表示,“時下,各大產業中下游企業融資需求十分迫切,加之國家政策的不斷加碼和先進科技的多重助力,供應鏈金融持續升溫,或將迎來爆發期。未來,發展供應鏈金融將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風口已至,供應鏈金融或將迎來爆發期
世界銀行、中小企業金融論壇、國際金融公司于今年1月聯合發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對新興市場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融資不足與機遇的評估》報告中表示,國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缺口有1.9萬億美元的,接近12萬億元人民幣。
“‘資金流’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能夠打通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車健說道,“供應鏈金融,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的產物。因此,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并降低成本,推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資金有效供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根據思略特的分析,四股力量(政策鼓勵、技術推動、銀行轉型、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供應鏈金融。對此,車健認為,供應鏈金融風口已至,未來或將迎來爆發期。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企業核心競爭已由個體上升至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鏈的競爭,共建健康的產業生態已成全產業鏈發展共識。
政策紅利,供應鏈金融發展加速產業融合
2017年10月,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提出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2018年4月10日,商務部等8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成本相對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
車健表示,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充分肯定了供應鏈在促進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產業升級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可以預見,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將加速產業融合,并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科技創新,國商控股打造智慧供應鏈金融
如今,在“產融結合”、“脫虛向實”的頂層號召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技術構造的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
自成立以來,國商控股集團就堅持產融結合、以融助產的發展戰略,以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為價值核心,立足實體產業,全方位布局供應鏈金融。基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真實交易場景,國商控股充分發揮自身在資金、資源、信用、科技創新等方面優勢,使資金、資源服務源源不斷的直接流向中小微企業,著力打造智慧供應鏈金融體系,有效實現普惠金融服務的精準化、高效化,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的過程中,國商控股集團始終將鏈上企業看做合作伙伴,對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合理性安排和優化,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條的競爭能力。”車健進一步說道,“未來,國商控股集團將繼續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真正打造高度智能化、服務化的智慧供應鏈金融體系,致力于發展成為產業園區、特色小鎮、高新技術、醫療養老、教育產業等提供全產業鏈金融和商業運營方案的頂級產業資本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