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和居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居民服務。記者 胡九思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7日訊“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春風和氣中。”青山區青和居社區廣場一處涼亭上,掛著這樣一副居民自創的門聯,橫批是“和諧社區”。27日,“天天敲門組”志愿者蔣桂梅對長江日報記者說:“在社區黨總支帶領下,青和居是居民心中的親和居。”
青和居是武漢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新秀。近年來,武漢強化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涌現出百步亭、東亭、江欣苑等一批社區治理的先進典型,越來越多的社區正以它們為標桿,把社區的事辦好,為社會和諧、辦好武漢軍運會打下堅實群眾基礎。
“天天敲門組”敲暖了鄰里關系,青和居社區開展迎軍運的義務勞動或整治陋習活動,居民們都踴躍參加。江欣苑社區群干用愛心、貼心、真心、暖心、信心和耐心,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鄰里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社區和諧,社會才能和諧。百步亭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建立了“三方聯動”機制,整合力量形成合力,管理效能明顯提高,居民得到更多實惠。該社區成為“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隔天”的和諧大家庭。
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更自覺了。東亭社區依托武昌區社區教育學院東亭分校,孵化出“班長議事會”制度,引導居民表達意愿,行動起來,參與社區治理。武漢開發區龍湖社區召開居民自治代表大會,制定《居民公約》,發出《樓棟自治倡議》,基層自治活力被激發,文明和諧的精神氣場在形成。
但是,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中的許多市民意見,暴露了社區治理中還存在一些不和諧:侵害公共利益行為,以“游擊戰”對付“運動戰”;小區路燈壞了,問題反映了遲遲不亮;留錯電話就找不到老住戶,社區網格管理落空……用“精細、精致、極致”標準,和諧城市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不能停步。(記者李銳 康鵬 肖娟 譚德磊 葉子蘭 龍京 楊榮峰 通訊員彭亞楠 史雅琴 李善華 劉大華 張巍 肖莉 邵崢嶸 王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