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天際線。記者任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7日訊近日,長江日報收到不少市民發來的美麗街景照片,出現在鏡頭中最多的是城市天際線、樓房外立面、整潔的街道等。網友稱,感覺武漢這一年變化特別大,城市綜合環境整體在提升,希望這一變化能在校圈、醫圈、商圈環境整治工作中延續下去,讓武漢變得越來越整潔美麗。
天際線變得清爽亮麗:各方齊心為環境提質貢獻力量

武昌惠民路立面整治改造后煥然一新。記者劉斌 攝
現在,駕車從東湖出發,沿東湖路、洪山路、中南路、武珞路、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武勝路、解放大道、航空路行駛,會發現道路兩旁已看不見樓頂廣告,天際線清爽亮麗。如果看航拍影像,會發現城市空間越來越整潔,拿掉遮擋住樓頂的大廣告牌,建筑恢復其本來流暢的線條設計感。
在解放大道航空路,抬頭望四周高樓,已經看不到一塊樓頂廣告。去年8月,此處一幢25層寫字樓頂層的廣告牌被拆除,每個字帶架子重3.5噸,高6米,總面積約400平方米,城管執法人員和施工人員花一周左右時間,把整字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逐塊吊裝至樓頂,然后運下去,就像螞蟻搬家一樣。
去年10月,湖北省地質局樓頂的6個大字也成功拆除,并且是該局主動要求拆除的。廣告牌整治提升工作得到相關單位和商家的支持。負責解放大道江漢轄區廣告整治的城管執法人員張兵說,去年7月開始,他們先開始摸查樓頂廣告牌情況,然后上門請商家或單位拆除違規樓頂大字。隨著全市迎接軍運會的氛圍越來越濃,很多單位意識到,軍運會是“大事“,作為武漢人應該為軍運會貢獻一份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市共拆除整改違規廣告招牌26583塊(處),包括樓頂廣告、樓頂單體字廣告、大型立柱廣告、道旗廣告、門面招牌等。
近萬棟房屋“換新衣”:贏得民心讓市民得到實惠

武昌惠民路立面整治改造后煥然一新。記者劉斌 攝
黃鶴樓周邊是武昌的老城區,房屋老舊,進行外立面改造涉及居民生活,勢必要征求居民支持。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主動向市民宣傳總體規劃藍圖、遠景目標,印發告市民書,聯合街道組織300余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逐家逐戶宣傳,收集居民意見。有的區域實行“一棟一設計”,讓利于民,讓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把改善環境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
房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些房屋的屋頂有漏水現象,工作人員就先幫居民做好防水。“因為我們工作比較細致,居民們的態度從抵觸變為信任、配合和表揚。”房管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位居民陳女士對他們的工作投訴了20多次,每次投訴后工作人員都會上門解釋并解決問題。后來外立面整治效果出來了,陳女士還給他們送去了一面感謝錦旗。
“立面整治工作涉及面比較廣,需要很多部門協同作戰。”武漢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漢陽區房管局與街道、城管等多個部門建立了協調機制,及時通報房屋立面整治工作情況;武昌區則建立了由區指揮部、建設單位、街道、城管組成的聯動機制,每天下班后召開碰頭協調會,負責拆違、設計、施工及時對接。截至目前,全市立面整治共完工9665棟。
根除占道頑疾:城市管理走心下足繡花功夫
香港路文物市場附近的周末早市很有名,高峰時期,近千個攤位占道經營,從香江路口一直到建設大道,靠市場這一側的小路上全部擺的是地攤,一條人行道橫向可以擺4排攤位,密密麻麻。
江漢城管執法大隊直屬三中隊執法人員介紹,去年5月起,他們對這里的占道經營進行整治,除了白天巡查,每個周五晚和周六晚,他們派人通宵駐守,不讓占道攤位有機會“落地“,并向占道攤販開具執法文書,要求規范經營。他們還和文物市場聯系,要求加強監管規范市場,想辦法把占道攤販逐漸引入市場內,周末停車場使用率不高,臨時改成“露天市場”。經過9個月整治,香港路文物市場周邊已經看不到違章占道經營。
解放公園路49號院建于上世紀50年代,現有房屋31棟,居民 945戶,院內小餐飲占道經營已有20多年。11家占道小餐飲,從4棟一直延伸到光華路后門。2018年初,該院居民聯名向社區反映,要求取締院內小餐飲。
城管人員說,街道、社區和城管隊員開始了將近一年的“馬拉松式攻堅”,攤主肖先生一家人生活都靠早點攤,在社區的幫助下,他將其一樓房屋裝修后用于經營,街道請來專業裝修公司幫他設計,最大化利用空間,還邀請相關部門指導他辦理營業執照、健康證。就這樣,院內另外幾家攤點也退路入室。
據悉,城市環境綜合提升工作中,戶外廣告牌、房屋外立面和背街小巷的整治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校圈、醫圈、商圈地區的市容環境整治,加強這些地區的環衛保潔、整治違法占道、整治廣告招牌等工作。
采訪中,不少市民說,已經看到了武漢市這一年來的變化,非常欣喜,希望好的變化能繼續下去,以全新整潔的面貌迎接軍運會。 (記者陶常寧 廖橋 通訊員李軍 余飛 宋宏雷 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