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啟。代表們圍繞科技創新、醫療改革、養老服務、生態建設等話題,談履職經歷,聊相關見解。
雷軍(右)與周云杰(左)亮相“代表通道”(圖源:新華社)
其中,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兩位代表“同框”亮相,講述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成功密碼”。
周云杰:全球每10件家電專利中有7件來自中國
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周云杰代表表示,海爾全球化的過程,有三個關鍵詞:堅持、創新、共贏。
周云杰(圖源:央視新聞)
堅持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品牌。海爾的國際化之路,堅持把自己的品牌先進入發達國家,再進入發展中國家。“從1991年批量投入,到2016年在海外市場實現盈利,我們整整堅持了25年。但正是這份堅持,使海爾率先實現了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轉變,海爾已經連續16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周云杰說。
科技創新是一個品牌能否立足世界的關鍵變量。周云杰認為,一個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錨定科技創新這個基點。不斷科技創新,才能真正成為頂尖。海爾在全球建立了十大研發中心,陸續推出了200多項創新性的研發的產品,同時牽頭制定了100多項國際標準。目前,全球每10件家電專利中有7件來自中國。
融入時代,融入當地,實現共贏。周云杰表示,海爾的海外市場份額達到了53%,得到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喜愛。未來,海爾將堅守主業,聚焦實業,為建設制造強國品牌強國貢獻力量。
畢業于華科,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資料顯示,周云杰,出生于1966年,是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1984級校友,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曾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工作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周云杰(圖源:新華社)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周云杰在此次兩會上聚焦人工智能,提出了3份建議,涉及新型工業化、智慧住居、血液及血液制品等領域。
三份建議分別是:1.以工業大模型為關鍵變量賦能新型工業化。2.以高質數據構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助力家電家居產業升級。3.提升我國血液及血液制品供應保障能力。
在3月5日上午的采訪當中,周云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道,未來,海爾將堅守主業、聚焦實業,聚焦在智慧家庭、產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個賽道上,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力量。人工智能是中國企業的時代機會,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不斷創造出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一個武大一個華科,雷軍和周云杰多次同框出現、發言
據了解,出生于1969年的雷軍畢業于武漢大學,而周云杰則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兩所大學均位于武漢,兩人也多次到訪各自的母校。
報道截圖(圖源:上觀新聞)
作為商界精英,兩人曾多次同框出現,在2023年3月的制造業座談會當中,兩人還先后發言。
報道截圖(圖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報道,去年6月20日,央視新聞獨家直播訪談節目《中國經濟引力場》采訪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看海爾如何從國際市場的“群眾演員”升級為“絕對主角”。
直播當中,主持人拋出雷軍參加該節目時為下一位嘉賓留下的難題:“創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
面對雷軍留下來的問題,周云杰不假思索地回答,“通常來講,可能創業最大的困難就三件事,找方向,找人,找錢。但從我在海爾36年經歷來看,我認為創業最難的事是如何顛覆傳統思維,重構商業模式,我認為這一件事還是很重要的,就像美國的風險投資家里德·霍夫曼所說,創業像跳下懸崖,落地之前必須組裝起一架飛機讓它飛起來。這是非常難的。這個過程怎么辦?一定要有很好的心理準備,要有充足準備。第二個問題如何克服?我認為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是比別人多堅持一會兒,你可能就成了。”
極目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人民網、上觀新聞、海爾集團官微、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