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4日訊(記者王亞欣 通訊員趙琴)2017年,武漢重點推進木蘭花鄉、花博會、鳳娃古寨、龍靈山、柏泉、都市紫薇田園等6個郊野公園試點建設;今年建成開放的4個郊野公園包括勝天農莊、花朝河灣、運鐸公園、安山郊野公園等。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了其中頗具代表的郊野公園。
黃陂木蘭花鄉:為中國鄉村振興提供武漢樣本

木蘭花鄉景區 記者胡九思 攝
黃陂木蘭花鄉景區所在的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曾是貧困村,返鄉創業的葛天才投資2.4億元,組織當地村民利用空閑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利用村里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將其舊貌換新顏,建成了鳥語花香的郊野公園。
景區除了四季有花賞外,最大特點是這里盡可能保留著原有山林和村落,還擁有華中地區最大的鳥語林,150畝的小鳥展示區內生活著1500多種鳥類。
木蘭花鄉景區營銷總監陳悅介紹,郊野公園帶動了村民致富。景區一期建成面積2000畝,保留了原有3個村6個自然灣114戶的房屋。村民空閑農房按1600元/平方米價格入股合作社,公司再投資對房屋進行統一設計、統一裝修、統一管理,由合作社招商市民下鄉投資創業,經營農家樂、民宿、文創、商業等。農戶按照入股每年10%保底方式進行分紅。去年年底1088位村民共同分享了520萬元的紅包,戶均年分紅2萬元左右,加上村民打工收入、土地流轉收益等,可帶動村民戶均年增收6.2萬元,帶領40個貧困戶成功脫貧。
今年9月2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還對此做了專題報道,稱贊木蘭花鄉的經營模式是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武漢樣本”。
蔡甸花博匯:火速晉升為武漢網紅新地標

花博匯 記者胡九思 攝
花博匯位于蔡甸區中法生態示范城,是武漢市首批郊野公園之一。景區打造四大主題花海,數十種名貴鮮花,26萬平方米花域。
花博匯利用原有村灣、農田、山水資源等優勢,打造集花卉旅游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田園養生度假、親水休閑游樂、美麗鄉村體驗、花卉貿易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花主題田園綜合體。
蔡甸花博匯總經理許江介紹,景區還大膽嘗試,引進了觀賞性更強的賞花、賞葉植物,如巨紫荊、三紅紫薇、紫葉紫薇等。
花博匯并不是簡單的賞花基地,而是堅持農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存量房再利用與創意設計相結合、基本農田保護與美麗鄉村相結合,生態環境優化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截至目前,花博匯已吸引市民、回鄉能人和企業家100余人投資創業。花博匯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天星、西灣、農林、文嶺、鳳凰等村近500人就業,年人均增收4萬元以上。
新洲鳳娃古寨:從拾荒中淘出的古宅博物館

新洲區鳳凰鎮的鳳娃古寨,園區內有多個明清古建筑群落,游客可在其中感受濃濃民俗風情。 記者 胡九思 攝
鳳娃古寨位于武漢市新洲鳳凰鎮,它的創建者是鳳凰鎮的余紅梅。
1998年,余紅梅結婚后,迫于生活的壓力開始以揀廢品為生,在“拾荒”的過程中,隨著對物品的不同類別區分,她漸漸發現可將舊木桶等古器翻新制成人們喜愛的工藝裝飾品,過去的“破爛兒”一下子就身價倍增,她成了億萬富婆。
鳳娃古寨郊野公園正是余紅梅在收破爛的過程中,將安徽、福建等地破敗的老宅,經修復后原樣搬來了新洲,打造成一座古代中國建筑的博物館。
余紅梅稱,鳳凰鎮本來環境好,林業資源豐富,但是居民們的創收手段并不多。于是,她投資2.5億元,流轉土地2200畝,在鳳凰鎮鳳凰寨村胡青灣打造鳳娃古寨旅游景區,并大量吸收村民在廠區和園區工作。
如今,園內的鄉喜樓、國學堂、陶瓷村、郭府、陶睿御醫坊、釀酒坊、戲院等讓人目不暇接,里面的民俗博物館、民俗文化長廊、農耕體驗園等處處藏珍蘊巧,2016年開園至今,迎來了大量武漢及周邊的游客光臨。
鏈接——
郊野公園是重要的林業產品,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公園,既能為城市提供重要的生態支撐,又能成為市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