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網 (記者鄧臘秀 陳婷南 馮顥) “37年了,今天我們終于找到你了,多年的心愿得以實現,我們還會繼續尋找……”4日,在扁擔山公墓烈士公祭儀式現場,劉和平烈士的四位戰友在墓前喃喃而語。
37年前,劉和平烈士為保護戰友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犧牲于山洪之中。他的戰友們不知道劉和平安葬于何處,37年來多方尋找,直到3月23日,他的一名戰友看到武漢晚報“尋找14烈士親屬”的報道之后,發現了劉和平的名字,終于完成祭拜戰友的心愿。

一次百感交集的發現
“3月23日,同事從江城帶回一份武漢晚報,我偶然看到報紙上尋找14位烈士親屬的消息,戰友劉和平的名字赫然在目,當時我一個激靈,相當吃驚,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周圍的戰友,發動大家一起尋找劉和平烈士的親人。”多年來,第一次有了劉和平烈士的線索,回想起當天看到報紙的情形,方光利依然激動不已、百感交集。
最親不過是戰友,最深當屬軍旅情。“尋找劉和平烈士,一直是我們心中未了的情結。”戰友們說。
咸寧的戰友獲知消息,紛紛表示一定要參加烈士公祭儀式,“這一次本來還有六七名戰友也要來,但我們就一輛車,坐不下,所以只來了我們四位代表。”朱萬法說:“戰友們約定,以后每一年清明節,我們都會分批來悼念劉和平烈士。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劉和平的親人,但我們不會放棄,會一直尋找。”

一份特殊的委托
“是他救了我,我一直忘不了他,當初如果不是他及時讓我和其他十幾名戰友轉移,后果不堪設想。”周紹明遠在廣東,他通過電話向記者吐露對劉和平的緬懷之情。
公祭儀式前,記者曾經電話采訪劉和平烈士的戰友周紹明等人。周紹明告訴記者,劉和平烈士犧牲后,戰友們都不知道他安葬何處。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找劉和平烈士的墓地和親人。“我打電話到他山東老家,村里面、鄉里面都找了,沒有消息;他在咸寧入伍,咸寧的戰友多方打聽,也一直沒有消息。”去年7月,戰友朱萬法還專程回了一趟部隊,在陜西部隊烈士陵園也沒有找到劉和平的名字。
周紹明委托記者,把劉和平烈士的墓碑文字拍照發給他留作紀念,“留給下一代人,懷念烈士,請一定滿足我的心愿。”
一次痛心的永別
周紹明沒能來到公祭現場,倍感遺憾,才有了那份對記者的特殊委托。
周紹明跟劉和平同在一中隊三班,“同吃一鍋飯”,劉和平烈士犧牲當天,周紹明就在現場,戰友遇難的痛心場面,時時縈繞心頭,“是他救了我們!”周紹明說,當天他們接到上級通知執行任務,七八輛車去山里運送軍事物資,返回時突遇山洪,“前面一臺車過去了,很快水漲到米把深,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因為劉和平駕駛的那輛車底盤較高,其他車上的戰友都轉移到劉和平的車上,后來,見水勢越來越大,劉和平組織大家上岸,往高處跑,“本來他也可以跟我們一起到高處避險的,但他又轉身去開車,想搶救車輛,結果被洪水沖走……”回憶當年,周紹明久久說不出話。
昨天,收到記者發送的公祭現場視頻,周紹明連聲說了好多個“謝謝”。接著,電話里是長時間的沉默……
一句不敢忘記的話語——“他沒給我們劉家丟臉”
楊春是當年劉和平的中隊長,他從山東打來電話緬懷烈士劉和平,“劉和平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當年在咸寧軍分區任營級干部。劉和平話不多,成熟穩重,工作勤奮負責,很能干。他家家風家教比較嚴。”
劉和平犧牲后,他父親來部隊,失聲痛哭。“當時我接待了他父親,我介紹劉和平犧牲經過,他父親說了句話,讓我淚流滿面,至今不敢忘。”劉和平的父親說:“他沒給我們劉家丟臉,他犧牲得值!我也是軍人,我們不會向國家和組織提任何要求。”
劉和平父親講,他對劉和平要求一直很嚴格,“他沒讓我們失望。”
楊春1995年轉業,2014年,他回部隊看望,發現團里仍有劉和平的事跡介紹。
一次難忘的悼念
昨天,在烈士公祭儀式現場,當國歌響起時,戰友們淚水盈眶。“40年前,我們一起在咸寧入伍。他是汽車兵,車技很好。他犧牲時才23歲,還沒結婚,為國防事業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么多年,找不到他的任何消息,今天終于能在他墓前一拜,也感到非常欣慰。”回憶戰友劉和平,王長青淚流滿面,“他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但并不嬌慣,很能吃苦,連隊打掃衛生、內務等都是搶著干。到現在都聯系不上他的親人,我很傷感。”說著說著,王長青幾乎不能言語,眼睛紅紅的,不停地擦拭眼淚。
詹大立表示,這次公祭儀式令他們難忘,“回到咸寧,我們要把今天的公祭消息帶給沒能到達現場的戰友,感謝武漢晚報圓了我們一個心愿。時隔幾十年,烈士依然被銘記,這讓我們感慨,相信烈士的精神一定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