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市房管局物業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來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創業團隊創辦的一家公司,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
長江網12月23日訊(記者黃征 通訊員廖昆)3月22日,我市在市、區兩級機關啟動開展“萬名處(科)級干部聯系服務萬家小微企業、萬名機關黨員干部聯系服務萬家困難群眾”(簡稱“雙萬雙聯”)活動,引導機關黨員干部當好小微企業發展“助推器”,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促進了相關惠民惠企政策出臺。截至目前,解決小微企業反映問題8108個,解決問題比例99.9%;解決困難群眾反映問題1829個,解決問題比例99.9%;走訪困難群眾22673人次,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認領“微心愿”12338個,幫扶資金270余萬元。
幫企業解決500萬元周轉金
卻連一頓飯也沒有吃過
“祝主任真正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每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他就伸出了援助之手,每次來卻連一頓飯也沒吃過,他的幫助讓我們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江夏區某包裝公司董事長李浩感慨地說。
李浩告訴長江日報記者,2004年,公司從漢口搬到江夏區藏龍島經濟開發區,今年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如果沒有江夏區委辦公室干部祝正潘的幫助,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因發展需要,該公司產業園要重新規劃建設,但土地證、房產證在一家銀行質押貸款,按照程序無法辦理企業更名以及后續的建設規劃報批工作。和公司對口聯系的祝正潘了解情況后,主動帶著企業負責人到土地、房產、銀行反復協調,終于將土地證、房產證更換為不動產權證。
此后,祝正潘還幫助李浩的公司解決了500萬元周轉金,并幫他解決了年處理近30噸廢木料等難題。
堅持問題導向,做到真深入、真服務、真解決問題,為小微企業排憂解難,這是“雙萬雙聯”活動始終堅持的宗旨。9個月來,我市機關黨員干部進企業、進廠房、進工地,主動當好政策宣傳員、信息指導員、代辦服務員、意見收集員。
收集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雙萬雙聯”活動中,機關干部著重把小微企業和困難群眾的困難訴求、問題意見了解清楚,有關部門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研究。據介紹,小微企業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融資、人力資源及配套服務、稅費、政策扶持、行政審批、周邊環境、發展用地、市場推廣等方面;困難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醫療救助、資金扶助、低保社保、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等。
在認真梳理核實的基礎上,對共性問題,轉辦相關職能部門研究,并舉一反三提出類似問題處理意見或建議;對個性問題,協調督促相關單位及時協助解決。同時,還建立了活動網絡管理平臺,實行問題辦結銷號制度和問題收集轉辦、問題跟蹤督辦等實時跟蹤管理。
解決十幾年房屋漏水的“心病”
修整內墻重安電線讓住得舒心
“以前我不敢在家請客,今后可以經常邀請親戚朋友來玩,我們再也不擔心下雨了,”老雷高興地說。原來,困擾老雷家十幾年的“心病”——屋頂漏雨問題,在“雙萬雙聯”活動中被徹底解決了。
今年3月下旬,黨支部全體黨員到對口聯系的江岸區花橋街九萬方社區逐一走訪4名困難群眾,最后一站來到雷永風家里,發現房里一股霉味,墻壁屋頂漏雨痕跡非常明顯。通過交談,黨支部了解到,雷永風下崗后收入微薄,且身患肝癌,每月需住院化療;妻子無穩定收入,只能在超市打零工;孩子還在讀研究生。當問到雷永風最想解決什么問題時,他不假思索地說:“修房子!我家是公房,年久失修,一下雨家里就成了‘水簾洞’,只能用水盆、水桶到處接水,遇到暴雨更是沒辦法落腳,小修小補解決不了問題。”
與老雷結對幫扶的鄧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休息時間進一步了解情況,研究房屋維修相關政策,并及時向黨支部提出徹底解決漏雨問題的建議。經過與轄區有關公房維修單位積極協調,2017年4月,維修人員對老雷家樓頂堆積了數年的雜物、垃圾進行徹底清理,并開展高標準的屋頂防水作業,解決了房屋漏雨問題。
“五一”前夕,黨支部再次走訪發現,老雷家房屋雖不漏雨了,但墻面發霉、破裂、脫落等老問題依然存在。支部書記張萍當場表示,要想辦法整修內墻,讓老雷一家住得舒心。黨支部再次協調公房維修部門,對老雷家內墻進行粉刷、打磨、刷乳膠漆,還重新安裝了電線和電燈,更換了新的暗樓樓板。與此同時,黨支部還幫助一并解決了老雷兩個鄰居房屋漏雨的“老大難”問題。
據統計,“雙萬雙聯”活動中,市直單位1231個機關黨支部結對1231個社區,6214名處(科)級黨員干部聯系服務6076名困難群眾。黨員干部深入社區,主動認領困難群眾“微心愿”、“小夢想”,當好政策宣傳員、意見收集員、矛盾調解員、困難幫扶員,節假日前夕上門走訪慰問,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第一次見面被拒之門外
有事隨時到卸下企業“心防”
東西湖區城管委機關黨員干部李惠芳對口服務的,是一家環保科技公司。如今,她已經和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姚百倍成為了朋友。而在9個月前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李惠芳還曾被拒之門外。
原來,姚百倍的公司有一家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多年來,如何最大限度地處理廢棄物讓他頭疼不已。他曾就有關問題向城管部門反映多次,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聽說這次“雙萬雙聯”活動上門的是城管系統的干部,心里便有抵觸情緒。
李惠芳并不氣餒。她多方牽線搭橋,終于為姚百倍的公司找到一家垃圾焚燒廠。經反復協調,兩家企業達成協議:達到焚燒條件的廢料可以運往垃圾焚燒廠處理。截至目前,已累計處理廢料200余噸。
多年的難題解決了,姚百倍高興地要請李惠芳吃飯。李惠芳謝絕了。姚百倍感慨:“起初我真不愿意跟機關干部打交道,沒想到現在他們的工作作風這么踏實,讓老百姓覺得特別暖心!”
從不被信任到成為朋友,這是“雙萬雙聯”活動中很多機關干部的共同感受。
“企業有事隨時到,企業無事不打擾”,事實上,本次“雙萬雙聯”從一開始就遵循著這個原則。“企業有任何困難和要求,請及時告訴結對干部;干部聯系服務有任何不到位的地方,請直接告訴我們。”姚百倍至今對工作專班發放的《致小微企業的一封信》印象深刻。
正是這樣務實的作風,讓企業真正卸下了“心防”,也讓“雙萬雙聯”活動真正走進了群眾心里。
數據>>>
3項革新政策
為企業撥付3.98億補貼
市、區兩級機關發動和組織8388名機關處(科)級干部3日內完成對接任務,成功對接小微企業8388家;市直單位1231個機關黨支部結對1231個社區,6214名處(科)級黨員干部聯系服務6076名困難群眾。
針對小微企業對政策掌握不足的問題,市直機關工委聯合市國稅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職能部門,共舉辦12場網絡直播,解答小微企業關心的融資、稅費等問題,70.7萬人次在線觀看。
“服務小微企業·助力武漢發展”主題活動月中,市直機關工委聯合市經信委、市金融工作局、市科技局,先后組織260多家專業服務機構為小微企業開展“保姆式”服務。
“雙萬雙聯”活動中,市人社局實行3項改革新政,提高穩崗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簡化申報手續,1月—10月已為2284戶企業撥付穩崗補貼3.98億元,已審核批準1065戶企業享受穩崗補貼1.19億元,正在抓緊撥付。
我市優化服務健全機制,職能部門大力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取消和調整25項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和4項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 (記者黃征 整理)
專家點評>>>
真正回應了老百姓的期盼
精準幫扶轉變工作作風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軍:“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作為武漢市2017年轉變機關作風的一次新嘗試,“雙萬雙聯”活動正是從細微入手,根據小微企業和困難群眾的實際需要,精準幫扶,有力推進了機關作風建設。
黨政機關的日常工作都要圍繞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入手,無數個現實的、細小的需要,構成了人民群眾的大需要,“雙萬雙聯”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培養機關干部優良的工作作風,要求他們密切聯系群眾,真心實意轉作風不是大而化之,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從細節入手,精準發力,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解決。“雙萬雙聯”活動真正回應了老百姓的期盼,小微企業和困難群眾在感受到機關干部作風轉變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
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董實忠: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人們強烈地感受到,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以及各行業奮力拼搏趕超的濃厚氛圍。在這樣的城市發展階段和時代背景下,“雙萬雙聯”活動是一次促進企業發展的探索和有力舉措。
從形式上看,“雙萬雙聯”活動是機關干部服務聯系小微企業、幫扶困難群眾的問題,實質是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創新,是工作作風問題和親清政商關系的重構,讓小微企業感受到在砥礪前行中有點對點、面對面的支持,增強了其發展壯大企業的信心和決心。
在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方面,“雙萬雙聯”活動是蕩滌和力革“新衙門作風”的嘗試,機關干部直接面對市場主體,感受創造社會財富的艱辛,促進了其轉變作風和提升自我。機關干部聯系服務企業,良性互動,樹立了創新創業的導向,營造了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