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民網上建言后,天河機場在T3航站樓值機區兩側安裝了288個座椅,供乘客休息 記者金振強 攝
長江網12月22日訊【大事介紹】
今年5月12日,我市在全國率先成立網上群眾工作部,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作”,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市網上群眾工作部整合武漢城市留言板、市長專線12345等多個民情收集辦理平臺,集中收集民情,辦理網民訴求,讓老百姓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就可以表達訴求,“網來網去”解決民生問題。到6月4日,全市17個區(功能區)全部成立區級網上群眾工作部。
截至12月20日,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共交辦群眾投訴、建議、留言814619件,按期辦結率達99.37%。
今年5月12日,武漢市成立網上群眾工作部時提出,要擴大社會治理過程中的市民參與,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服務管理精細化智慧化。7個多月來,長江日報記者發現,城市中的許多細節、群眾身邊不少事正通過市民建議、部門研究采納而發生變化。“民呼我應”正越來越多地匯聚民智,創新群眾參與城市治理模式。
一條留言,帶動全行業服務提升
12月19日,在地鐵4號線楚河漢街站,要去漢陽辦事的“90后”小董發現自己的“武漢通”卡中余額不足后,立即轉身來到自助充值機旁,通過手機支付充值20元。
在地鐵2號線螃蟹岬站出口閘機旁,市民謝女士發現卡內余額不足以支付出站費用,通過人工充值站臺特意在站內開辟的充值窗口順利充值。“以前都是50元起充,現在10元也能充了”。
同樣在螃蟹岬站,一名等待好友的女孩提前買好了兩張到光谷廣場站的單程票,最后發現好友有“武漢通”卡。記者在一旁提醒,可以在服務臺退掉一張票。女孩隨即走到人工服務窗口咨詢,經過簡單登記后,退掉了多買的一張單程票。
這些看似尋常的便民措施,就在幾個月前,還沒有一項可以實現。正是一些熱心的市民積極建言被采納,成就了如今整個地鐵行業更加人性化、便民化的服務。
今年6月,市民舒先生在地鐵6號線唐家墩站乘車時不慎買了兩張單程票。“當時,我去服務臺咨詢能否退掉一張票,得到的答復是‘不能’”。舒先生便通過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網絡受理辦理平臺——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建議“服務更人性化”。之后,又有一些市民留言反映同類問題。他們的呼聲有了回音:8月19日,武漢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從8月21日開始為乘客辦理單程票退票業務。
類似經歷也發生在市民胡先生身上。10月11日,胡先生在漢口火車站地鐵站刷卡乘車時,發現卡內余額不足,在人工窗口充值發現要50元起充,于是在網上提出建議。武漢地鐵集團很快做出回應,一周后各站均能實現50元以下充值了。“一條留言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我確實沒想到。看到百萬地鐵族享受我們的建議帶來的改變,我有點自豪。”胡先生說。
此外,今年11月15日,武漢地鐵集團根據網民的建議,經過長時間設備升級改造,實現了付費區也可提供充值服務。乘客即便發現余額不足無法出站時,也可以在站內進行充值。
武漢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說,付費區可以充值、列車廣播精簡,這些都源自網上群眾工作部轉交的群眾建議。“其實,網民是協助我們完善了服務細節,提升了服務水平”。
一條留言,讓武漢更有溫度
12月19日下午,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4樓值機區兩側,288個座椅均勻分布,等待辦理值機手續的乘客三三兩兩地坐著,準備踏上即將開始的旅途。
在國內大部分機場航站樓內,很少會在值機區域設置座椅,乘客往往都是站立在該區域,辦理完值機手續后,到了候機區域才能坐下休息。年輕人或許可以接受這一現狀,但對于老年人、殘疾人來說,難熬。
今年70歲的尹玉林是一位商人。1989年的一場車禍讓他落下殘疾,從此拄上拐杖。由于工作關系,尹玉林常常出差,發現很多城市的機場值機區都沒有座椅。“為老弱病殘提供盡可能多的便利,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溫度。”尹玉林曾經多次在不同場合為殘疾人群體鼓與呼,這次他通過網上留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沒想到被天河機場采納了。
天河機場在新啟用的T3航站樓4樓值機區域設立了288個座椅。尹玉林說,普通市民的一條留言建議,或許就能為職能部門治理城市提供啟發。在武漢,每個人都能通過網絡參與到城市治理中來。
今年9月,聽力一級殘疾的聾人羅小侃,表達了聾人融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愛心手機流量的需求。武漢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快速反應,加急推出了“愛心流量卡套餐”,惠及全市2.7萬余名聽力、視力、言語重度殘疾市民。
3個月來,武漢移動公司“愛心流量卡套餐”惠及全市82595名重度殘疾人。記者獲悉,12月6日起,武漢移動公司已將這一福利惠及全市所有重度殘疾人。湖北移動公司計劃在全省推廣這項服務,讓更多殘疾人受益。
聾人徐征說:“辦理‘愛心流量卡套餐’后,我實現了自己的心愿,經常在微信上和聾人朋友們進行視頻交流,彼此分享一些應用性很強的知識和人生經驗,以及一些有趣的視頻。”
一條留言,推動城市政策調整
位于武昌南湖畔的南湖九璽小區即將開盤,每天前往售樓部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19日下午,記者來到該樓盤售樓部,特意詢問銷售人員,可否使用公積金貸款。銷售人員得知記者原先只使用過商業貸款后明確表示,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
在光谷上班的周先生告訴記者,他本月初在光谷一樓盤購得一套新房。“當時特意問了能否使用公積金貸款,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才交了首付。今年上半年我就在到處找房子,總是遇到開發商不接受公積金貸款,所以后來一直拖著沒買房”。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不少市民想使用公積金貸款購房被開發商拒絕,開發商給出的理由是“未辦理公積金貸款備案登記”。
25歲的彭鵬當時正好也面臨貸款買房。他在漢口后湖片區挑選房源時,發現大多數樓盤開發商均拒絕公積金貸款。查詢相關規定后,她向市網上群眾工作部提出建議,認為“政策應該封死開發商拒絕的機會”。
今年8月,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臺新規定,取消了公積金個人貸款樓盤項目備案登記,開發商再也沒有理由拒絕公積金貸款了。新規定出臺后不久,彭鵬申請的50萬元公積金貸款就批下來了。
同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茶水費”等一系列熱點問題,本月初武漢開展了新一輪房地產市場整治行動,市房管局聯合公安等執法部門依法審查了涉案人員45名,其中22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網民點贊>>>
把武漢精神
弘揚到細致入微
@Wright.L:我留言反映了“高新四路與康魅路交會處路面凹陷、破損”問題后,東湖高新區城管局短時間內就與我聯系。雖然該地點不在城管局管轄范圍內,但為確保市民安全出行,城管人員及時展開修復。點贊!
@一哈一哈:我反映在武漢公安微信號上“大學生落戶材料審核難通過”問題,洪山區政務服務中心饒警官耐心解答,及時予以解決。為公安部門人員的負責精神和高效點贊!
@從心安起步:作為一名普通百姓,我最關心和關注的就是身邊事。群眾期盼已久的亟須解決的問題和困惑,相關部門均一一予以破解,不僅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而且把武漢精神弘揚到細致入微!
@韓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開展以來,各部門行動快,解決問題及時。堅持下去,讓老百姓放心。
(記者劉海鋒整理)
專家點評>>>
踐行網上群眾路線
創新政府工作方式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方成: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的成立,踐行網上群眾路線,使群眾可通過網絡一鍵反映問題,便捷且公開,積極探索了政府與市民雙向互動的新形式,由過去的“市民跑路,政府接收”模式變為“信息跑路,政府統收”模式。一方面,能夠解決過去市民“辦事難、多頭跑、重復跑”等問題,為增強現代服務型政府的治理能力提供有益經驗,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另一方面,也創新了監督管理方式,提升政府工作監督和信息處理能力;而且推動政府通過大數據分析,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創新政府工作方式。
從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7個多月來所產生的影響來看,除了強化政府資源整合、信息匯集和科學決策能力外,還大大提高了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可以說開創了“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治理城市的新篇章。
(記者劉海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