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2月18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通訊員周鋼 謝國棟 黃亮)記者18日從武漢市民政局獲悉,武漢市獲得國家中央財政首批380萬元的為老服務專項資金資助,社會組織道能義工服務中心“一元錢的親情套餐”等28個示范項目和試點項目獲資助。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0個示范項目每個獲資助20萬元,18個試點項目每個獲資助10萬元。根據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有關規定,為老服務公益創投項目資助范圍主要包括8大類。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利用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智能終端產品和應用提供服務,重點包括家政預約、訂餐服務、遠程醫療、健康監測、定位求助等,智能終端應具有完善的后臺管理和服務支撐。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顧服務: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照顧服務,包括短期托養和上門照顧,緩解家屬長期護理壓力,建立家院銜接的長效機制。
醫養結合:整合利用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居家高齡、重病、失能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等服務,探索社區護理、康復服務和協助轉診服務模式。
社區為老服務:依托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或社區養老院,探索開展長托、短托、日托、暫托等社區為老綜合服務,發揮輻射社區和家庭的作用。
紅色物業為老服務:物業公司(可自行注冊為社會組織或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服務)在開發商已配套的設施、設備、場地的基礎上,通過對硬件的改造和完善,探索物管+養老的服務模式和小區+街道的一站式管理方式,使小區老年人享有專業化養老服務。
為老志愿服務:為福利機構入住老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照料、護理、信息咨詢、心理疏導、法律維權等志愿服務活動;與孤寡、空巢、特困、高齡老人結成幫扶對子,實施長期幫扶、及時救助活動;建立為老服務志愿者“時間銀行”制度,使為老服務志愿者在自身需要提供幫助的時候能夠提取使用。
農村綜合養老服務:以村老年人活動站點為依托,有效整合利用敬老院、衛生院、五保互助安居點以及慈善資源,探索為五保、高齡、留守老人和其他老人提供分類服務。
其他符合本地實際、契合老年人需求、具有創新性的養老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