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口江灘綠樹成蔭記者周迪攝
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從全市綠化工作會獲悉,今年我市將斥資97.38億元建設生態化大武漢,綠化建設投資總額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將建設城市綠地709公頃,相當于15座解放公園;其中新建綠地544公頃,相當于12座解放公園。亮點區塊景觀列出一長串名單
今年,我市將花大力氣,打造一批亮點區塊生態園林景觀。“長江新城”“長江主軸”“東湖城市生態綠心”的規劃建設,是市民高度關注的焦點。其中,長江主軸綠化景觀,將得到很大提升。龜山景區會進行重點建設,包括洗馬長街公園的建設。同時對月湖景區、蓮花湖公園、“漢陽樹”等景點,通過改造進行景觀升級。月湖景區、蓮花湖公園景觀將連成一片。樹齡高達530余歲,被民房包圍,相對比較孤立的“漢陽樹”景點,將拆遷部分建筑,新建一條綠色廊道與上述景觀連成一體。
此外,亮點區塊景觀打造還包括建設江灘四期、武昌江灘公園,實施武青堤(鐵機路—武豐閘)江灘綠化,續建長江漢陽江灘(楊泗港上游端—白沙洲大橋上游端)綠化工程,開展漢江兩岸景觀整治,建成東湖綠道二期60公里等。
“生態綠楔”給主城區送氧送風
“生態綠楔”對武漢市民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匯。通俗地說,“生態綠楔”是武漢城市生態系統規劃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按此規劃,武漢市將有6個面積巨大的外寬內尖的楔形(或者說扇形)生態綠地,從6個不同的方向伸向武漢主城區內,與主城區內的公園、廣場、綠道等綠地系統連成一個整體。它既是天然造氧機,能源源不斷為城市供應新鮮氧氣,又具備城市風道功能,可將風引入主城區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要全部完成生態綠楔建設,需要多年努力。
武漢最早建設的生態綠楔是后官湖綠楔和大東湖綠楔,去年啟動了府河生態綠楔示范項目的建設。今年又將啟動湯遜湖生態綠楔的建設。其標志是新建野芷湖公園。這座公園位于三環線與二環線交會處的野芷湖立交橋下,是湯遜湖生態綠楔與主城區的交會點。
府河生態綠楔示范項目建設將繼續,其中包括對機場二通道可視范圍內進行全面綠化,即在姑嫂樹至天河機場16公里路段兩側,大量種植水杉、池杉、柳樹等高大喬木,形成一條生態林帶。同時繼續進行杜公湖濕地公園和府河濕地公園建設。
此外,后官湖生態綠楔景觀提升工程將啟動,包括新、改、續建金潭府河、后官湖、柏泉、神山湖、雞公山5座郊野公園,逐步把生態綠楔建設成為復合郊野公園群。
下氣力治理中山公園黑臭水體
去年,全市建設(包括新建、改建、擴建、續建)的公園數量為15個。今年,我市將大幅度加強對公園綠地的建設。新、改、擴、續建公園46個,比去年凈增兩倍有余。其中湖泊公園23個,剛好占據要建設公園的一半。一直讓市民心里不爽的中山公園黑臭水體,今年將下大氣力治理。包括清淤、換水、種植水生植物等,整個治污工程將投資2000萬元。
140條林蔭道讓你盛夏無懼烈日
今年全市林蔭道建設力度也是史無前例。共計要建設林蔭道140條,要求每個區不少于10條,其中包含2條“花道”。林蔭道的建設包括在有條件的道路增種一至兩排行道樹,將行道樹較稀疏的地方科學地種植以增加密度,多采用法桐、樟樹等樹冠大、樹蔭濃的鄉土樹種,以增強遮擋烈日的功能。其中20余條林蔭道會用各種花灌木和草本花卉,打扮成更加美麗的“花道”。

51個街心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
武漢市還將把散布街頭巷尾,面積100平方米至2萬平方米的小塊空地,例如在“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騰出的空地,改建成51個街心公園,讓居民們推窗就能見到“家門口”的小公園。
這些街心公園包括:
江岸區:續建石橋游園、新建十大家游園、新春游園
江漢區:新建唐家墩村、賀家墩村等6處街心公園
硚口區:新建江漢六橋西側景觀綠地、解放大道古田四路—市警官學校游園、長豐大道—古田四路路口游園、開發區小游園、古田三路千禧城街頭游園等5處街心公園
漢陽區:在江堤D2地塊、E2地塊、漢江村D20地塊、D22地塊新建4處街心公園
武昌區:新建紫陽村、三角路村、余家頭村、柴林頭村等4處街心公園
洪山區:新建麗水、石牌嶺、紅霞、雙建、羅家港等5處游園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新建永旺北側隙地、馬影河大道兩側隙地等4處街心公園
東西湖區:新建團結大道帶狀綠化、十全廣場、臺商大廈片林、金銀湖東南角綠地、新溝鎮濱江游園、新溝發電場綠地、蔡家大隊群眾文化活動廣場等7處街心公園
蔡甸區:新建五賢知音、奓山綠茵等2處街心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