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亞欣)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電子郵件,發件人是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秘書長Gaby Kurth。他在郵件中鄭重告知,由該局與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下文簡稱“市地空中心”)、武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獲得該學會頒發的國際規劃學界最高獎“規劃卓越獎”。下個月,第52屆國際規劃大會將在南非舉辦,他代表大會組織方邀請武漢代表到會領獎并現場發言,向世界推廣中山大道街區復興的規劃理念。
一年一度的“規劃卓越獎”設立于2005年,是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頒發給各城市、地區或機構的最高榮譽,也是世界城市規劃領域的最高獎項。此前,國外的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迪拜等城市,國內的北京、廣州、鄭州、寧波、汕頭等城市都曾獲該獎。
此次,經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評審組多輪嚴密評審,《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最終從千余個申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2016年“規劃卓越獎”。
昨日市地空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以“復興城市公共空間”為核心目標,倡導公共交通,打破以車為本的道路格局;打造街道公共空間與城市生活相融合的商業街道;以承載街區文化與記憶的原住民為出發點,加強社區融合,再現歷史文化風貌;開辟多種途徑,充分保證沿線社區居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協調園林景觀、歷史保護、城市發展等多方面的同步協作。
Gaby Kurth在郵件中透露了《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獲獎的理由:參與評審的國際專家經商議后一致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中國城市更新與轉型的進程中,該規劃對中國城市的舊城改造,制定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其在規劃思想和方法論上的創新,對中國其他處于快速發展變化中的城市,具有廣泛的示范效應。
據了解,2009年,《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因“低碳城市”的理念獲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頒發的“全球杰出貢獻獎”,是我國城市總體規劃在國際上首次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我市再次榮膺該學會頒發的規劃大獎。
改造后中山大道上的水塔(設計效果圖)
改造前(上)與改造后(下)的中山大道美術館街區
改造前(上)與改造后(下)的保元里 黃盼盼供圖
規劃解讀>>>
打造公交街道
留住本土居民
記者王亞欣
武漢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距今已有110年歷史,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性干道。2014年,以地鐵6號線建設為契機,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對中山大道一元路至武勝路4.7公里路段及周邊進行綜合改造,《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由此提上日程。
昨日,《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的規劃方、市地空中心規劃團隊介紹,中山大道的規劃理念,是回歸以人為本的街道生活,打造“公交街道”,創造條件留下本土居民,并充分征求各界意見。
重新劃分路權
倡導公交優先
市地空中心規劃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大道過去承擔了漢口區域南北向大量過境交通,非機動車、行人與機動車混行,交通秩序混亂,行人過街不便。在做這個規劃時,規劃團隊已獲悉地鐵6號線將在中山大道設置多個站點,中山大道的路面交通壓力有望緩解。在此背景下,近50人組成的規劃團隊多次到中山大道沿線實地調研、收集資料、反復討論,最終決定,重新劃分中山大道的路權——建立“公交優先,慢行主導,環境宜人”的“公交街道”。
規劃師介紹,中山大道將通過壓縮機動車道、提高步行空間比例、增設自行車道等措施,將現狀街道中斷斷續續的人行道聯系起來,還市民一個步行連續、舒適宜人的街道步行活動空間。
同時,引進“共享街道”理念,通過減小道路轉彎半徑、采用摩擦力較大的路面鋪裝等措施降低車行速度,創造安全的街道環境。
保護歷史文化
留下本土居民
昨日規劃團隊還介紹,這一規劃涉及中山大道沿線32個社區的整治提升與更新開發,因此,規劃還著重改善歷史街區的居住環境,重點關注沿街里分住區的環境提升與設施完善,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留住本土居民。
比如,通過中山大道街區業態的提升,給周邊居民提供多元就業渠道,將鼓勵本區新舊居民參與街區沿街商鋪經營;結合道路斷面改造,增加中央綠島、街頭綠化廣場等公共空間,增設座椅等休息設施,為廣大居民提供駐足休息、健身交流的場所;重點打造三德里、美術館、水塔、民眾樂園等公共空間節點,漢口水塔將成為景觀視線的焦點。
同時,對政府所有產權且目前空置或運營狀況不佳的歷史建筑,結合引入文化、老字號、休閑旅游類業態,引導沿街建筑業態改造升級,激發街區活力。
32個社區居民代表
參與制定規劃方案
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昨日透露,這個規劃充分吸收了專家意見與公眾參與的成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該局定期公布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進展情況,并在中山大道現場及武漢市民之家公開舉辦了多次“規劃進社區”活動,向社區居民詳細介紹規劃內容,廣泛征詢市民建議。
最終,歷經了約30輪討論會議,數十位國內外各界專家、20多個相關部門、來自32個社區的居民代表參與后,最終形成了可實施的街區復興改造方案。
規劃完成后,商業策劃、建筑、園林、交通、市政等多方設計單位組成設計聯盟,共同制定了建筑和施工設計方案。比如,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改造涉及34處歷史建筑,為了讓歷史建筑經典再現,建立了首席專家制度,遴選本地歷史建筑保護領域的11位專家。從修繕方案編制到現場施工,再到竣工驗收,這11位專家將全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