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7時,長江漢口水位高達23.27米,超過歷史同期記錄。武漢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項久華介紹,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今年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多,長江中游干流附近大部地區偏多2成以上,部分地區偏多5到8成。預計今年6—9月,武漢降雨量將達到1000—1100毫米,逼近往年年均降雨量。
面對十分嚴峻的防汛排澇形勢,武漢城市排水能力明顯不足。受城市快速發展、排水設施欠賬多等多種因素影響,武漢現有排水設施只能抵御小時降雨34.5毫米、日降雨量100毫米內的暴雨,強降雨期間,城市內澇風險仍然很大。

據武漢市水務局水務科學研究院規劃室主任李敏介紹,昨日首次發布的武漢市中心城區降雨漬水風險圖和中心城區主要易漬水點分布圖,是水務部門從2012年著手收集各大排水管網、防汛排澇點的信息,再通過與氣象等部門聯動,利用大數據技術,經過近5年的研發、調試后推出。它按照暴雨災害級別,通過模型演示和分析,將武漢市不同等級的主要易漬水點情況繪制成一張圖,并分析風險區域漬水產生原因及處理辦法。
根據漬水風險圖,相關部門在暴雨來臨前,可通過手機短信平臺提前發布氣象預警、暴雨漬水預警,提醒市民錯峰出行;雨中結合氣象部門雨量站點、公安部門視頻監測點、漬水點監控站點、排水泵站運行監測系統等設施設備,對中心城區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雨情、水情研判,第一時間發布漬水路況信息。
“眼下這個漬水風險圖只能通過水務部門發送,我們正加快與相關部門合作,今后市民通過點擊網頁以及下載手機APP,可以實時查閱最新的漬水風險圖。”李敏介紹。(楚天都市報記者呂銳 通訊員黃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