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田壟、進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畫墻繪、講東坡,提供文化盛宴;講科普、進企業,推進創新發展;辦義診、慰心靈,呵護群眾健康……
這個暑假,我市持續推進2023年大學生“三下鄉”活動走深走實。
在鄉村振興一線擦亮青春底色
在羅田縣,來自武漢大學的中國之治·縣域實踐調研觀察實踐隊,實地走訪鄉村、探訪企業,同親子農場負責人、村團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藥企負責人等在黃岡興業奉獻的優秀青年人才深度訪談,并將他們的生動實踐案例加以總結,形成青年力量助力縣域治理的調研報告,為推動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提供借鑒。
在麻城市黃土崗鎮英山畈村,來自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的“三下鄉”大學生們,用手中繪筆創作美麗鄉村“微墻繪”,結合本地鄉村風貌,以美術為媒介、用墻繪作裝點,設計圖案、起稿上色,讓一幅幅充滿生機活力的畫卷躍然墻上,為原本單調的墻面賦予了青春的色彩,美化了鄉村人居環境,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麻城市上屋榜村,村里的不少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了古典戲曲,他們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三下鄉”實踐隊老師的帶領下,感受不同種類中國戲劇的發展歷史,走近戲劇中的生、旦、凈、丑角色,扮相惟妙惟肖,孩子們快樂地參與其中、嘗鮮演繹。
東坡文化是黃岡文脈的重要淵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于黃岡大地的瑰寶,傳承弘揚東坡文化,在黃高校的“三下鄉”實踐隊伍在行動。
“被貶黃州短短的5個年頭里,蘇東坡創作出了753篇(首)詩詞歌賦,在此登上了文學巔峰,這就是其直面逆境的最佳證明?!鼻啻狐S師服務隊志愿者為蘄春鄉村孩子們講解《赤壁賦》背后的蘇軾。
在實踐活動中傳遞愛心播撒希望
堅持送衛生健康到基層是“三下鄉”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黃岡的“三下鄉”實踐團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舉辦大型義診、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守護群眾身體健康、護佑孩子健康成長。
7月4日上午8點,蘄春縣大中華廣場上人頭攢動,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在診位前排隊,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隊正在開展大型義診活動。由教授和博士組成的專家服務團隊為現場群眾把脈問診,給予健康指導、發放健康手冊,科普宣傳中醫藥養生知識。
“這次義診活動讓我們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專家團隊的診療服務,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和實惠。”市民顧江玲高興地說道。
“三下鄉”實踐隊的大學生們還堅持將科技送下鄉,注重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
11歲的王珊一邊操作飛行的無人機,一邊贊嘆地喊:“太神奇了,太棒了!”7月13日,在黃梅縣西河橋社區,武漢科技大學“智行筑夢”實踐團為社區近200名孩子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技啟蒙課。
孩子們在實踐團老師指導下操控無人機起飛、懸停、降落,學得有模有樣。在隨后的“水火箭”制作課程中,實踐團老師講解了“水火箭”發射原理,指導孩子們將切開的兩個瓶子相連成為“燃料艙”和“載荷艙”,在注水加壓后“水火箭”成功發射。
無人機、“水火箭”在天際高高飛起,“智行筑夢”實踐團讓一顆顆熱愛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間深深種下。
據不完全統計,這個假期有36所高校95支隊伍在我市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有超過1300余人次大學生參與其中,足跡遍及全市10個縣(市、區)的161個實踐地,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通訊員 張浪
)
責任編輯: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