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之后,秋意漸起。在陽新縣白沙鎮赤馬村,一條嶄新的道路橫亙于青山綠水、青青稻田之間,與106國道緊緊相連,串聯起美不勝收的鄉村風景。
“赤馬村地處深山溝,比較偏僻,過去想要進村,要么繞遠路從鎮上走,要么翻山越嶺走小路從呂廣村上國道。人都不好出去,農副產品外運就更難了。”赤馬村黨支部書記羅玉林說,那時候大家最盼著的,就是修條好路。
2017年,市政協開始結對幫扶赤馬村,統籌推進各項幫扶工作,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赤馬村全面支持。6年時光荏苒,赤馬村舊貌換新顏,光伏發電、蔬菜基地和瓜果農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村級產業實現了零的突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35萬元。
道路通,百業興。今年6月,面對通行不暢給鄉親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市政協領導在村里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后表示,要加快通村公路建設,打通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經過多方協商,很快敲定了通村公路修建方案,過審后迅速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招投標,1個多月后工程正式動工,歷時20余天,一條長約2.1公里、寬約3.5米,從赤馬村出發,經呂廣村通往國道的瀝青混凝土公路建成通車。
村民馬威每周都要去鎮上好幾趟,通村公路竣工后,他明顯感覺通行便利多了,“過去來回一趟至少1個多小時,現在基本半個小時就夠了。”
村里路好走了,產業發展就有了盼頭。“老板,你家的哈密瓜好甜啊!”在赤馬村青山農業專業合作社哈密瓜基地,從鄂州來的李先生品嘗著剛摘的哈密瓜,贊不絕口。
從最開始的100多畝土地、50幾個大棚,到現在的近200畝哈密瓜種植園,合作社負責人馬善金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在基地務工的脫貧戶有17戶。
“田里種的是新疆哈密瓜,對新鮮度很講究,如果運輸不及時,就容易爛在地里。”馬善金說,進村公路拓寬了,大車進出很方便,基地特意購買了兩輛運輸車用來擴大銷售。
新的通村公路,也帶動了沿線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
呂廣村鑫榮家庭農場早在2014年建成,主要從事良種葡萄的種植和采摘。由于道路建設滯后,負責人汪訓榮為葡萄園“藏在深閨無人識”而一度焦慮。隨著嶄新的馬路延伸到葡萄園,游客與日俱增。
有好路就有好奔頭。以通暢、美麗的通村公路為依托,市政協積極發動當地群眾參與共同締造,整治鄉村環境、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朱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