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7日訊(記者覃柳瑋)夏天最熱的時候,也是晏明春最忙的時候。24日上午,在武漢明春蓮聯科技有限公司隨州分公司的廠房內,一臺臺自動剝殼機正在運轉,一顆顆穿著綠衣的蓮子滾進剝殼機,搖身一變,成了一粒粒乳白色的嫩蓮子。而農戶們則運來早晨剛采摘的蓮子,在排隊等待收購。晏明春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為了保證蓮子的鮮度,蓮子要在9點前完成收購。
晏明春今年73歲,是明春公司的董事長。他還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退休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從象牙塔到荷花塘,老教授退而不休,跨界做起了“新農人”。
工作人員往剝殼機里送料。
用軟件分析,種蓮子用上了大數據思維
13年前,晏明春剛剛退休,一位朋友找上門來,邀請他參與蓮子種植。“我來自隨州農村,記得小時候,家門口就是連片的荷塘,小小的蓮子也能給農民們帶來一些收入。”
退休后不想休息,晏明春開始投身蓮子產業。朋友的荷塘在鐘祥市彭墩村,有2000畝。開始的一年,晏明春待在村里,向農戶們學習種植技術。同時,他還經常外出考察,學習外地的種植經驗。
“我一生都在和數據打交道。要想把蓮子種好,讓農民增收致富,僅僅沿襲傳統是遠遠不夠的。我決定利用大數據思維進行研究,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晏明春不僅在武漢、洪湖、荊州、孝感等省內各地考察,還江西、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幾乎跑遍了中國蓮子的主要產地。
每個地區種植什么品種、蓮子有何特點、如何加工、價格多少,晏明春一一記錄下來再錄入統計分析軟件,回家之后再進行比較分析。他發現,長江以南地區由于濕度和溫度更高,產出的蓮子更加好吃,六成熟的蓮子最適合生吃。
種植方式也有講究,有的地區像種水稻一樣淺水種蓮子,由于植株出水時間早,日照充足,蓮子顆粒更大。
考察途中,晏明春發現,有些地方的干蓮子原材料是從湖北購買的。但他們再進行蓮子深加工,制成蓮蓉、蓮子芯等,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有的甚至出口。湖北是中國蓮蓬的主產區,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產量穩居榜首。“我們自己的好東西為什么不自己進行深加工呢?”
一年的考察學習逐漸堅定了晏明春發展蓮子深加工產業的決心。
蓮子從機器里不斷落入筐中。
研發剝殼機,低溫急凍嫩蓮子,農戶收入漲3倍
最近,晏明春正與省農業農村廳的專家討論剝殼機的升級問題。20日,他還去了一趟設備生產工廠,繼續調整下一代產品。這種不銹鋼剝殼機,晏明春研究了10年。
蓮子是季節性食品,采摘后很難長時間保存,絕大多數產蓮地區都會加工成干蓮子銷售。干蓮子不僅加工繁瑣,而且售價低。晏明春決定另辟蹊徑,鉆研嫩蓮子加工技術。
蓮子靠人工一粒一粒地剝殼,不僅效率低,用刀開殼時還容易傷到蓮子肉。晏明春決定要用機器代替這個苦差事。
市面上沒有同類產品,他就自己一點點摸索,在電腦軟件上繪圖,僅設計就用了5年時間。“我的產品達到了毫米級的精度。”10年間,他做了10臺樣機,開了3次模具,申報了多項專利,直到2020年剝殼機才成功投入使用。
晏明春研發的剝殼機,一分鐘能加工約200顆嫩蓮子,而且不會劃傷蓮子,效率大大提升。
明春公司還研發出低溫急凍嫩蓮子的技術,經過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急凍,嫩蓮子能保存2年時間,只需簡單解凍就能直接食用。這種嫩蓮子的銷售價達到100元一斤,按每斤200顆計算,每顆蓮子要賣5毛錢,身價倍增。
圖為完成包裝的嫩蓮子。
如今,蓮子深加工不僅讓明春公司受益,還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公司現在主要收購農民種植的嫩蓮子,晏明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荷塘大約產1000斤嫩蓮子,可制成約250斤干蓮子。干蓮子收購價是6至10元一斤,一畝最多只能產生2500元效益。而嫩蓮子的收購價每斤約8元,可以獲得8000元,農民收入翻了3倍多。
晏明春如今又研發了軌道式采摘觀光屋,開展觀光產業。打造蓮子酒,在抖音直播銷售。“我是大學退休教授,我也是帶著新理念、新技術的新農人。鄉村振興要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打造獨到的與眾不同的東西,這是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力。”晏明春說道。
圖為軌道式采摘觀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