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機制砂項目 記者 姜博 攝
掃碼看視頻
開欄語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蹲點調查,既是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密切干群關系的一條重要途徑。即日起,本報推出“黃石高質量發展蹲點調查”專欄,派出全媒體記者,踐行“四力”,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聚焦工作重點亮點來蹲點、聚焦基層痛點難點來蹲點、圍繞社會熱點焦點來蹲點,把準宣傳主基調主方向,讓宣傳“新”起來、“實”起來、“活”起來,讓報道有高度有溫度。
富池雖鎮,卻很“重磅”!
全國鎮域經濟500強,中部六省百強鎮,湖北省美麗城鎮省級示范鄉鎮;
擁有全球產能規模位居第二的牛磺酸生產基地、全球產能最大的機制砂生產線,全省水泥行業首家智能化實驗室;
2022年富池鎮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88億元,實現各項稅費收入23億元,領跑陽新縣域經濟“鎮能量”賽道——
這是鎮域經濟發展的實力展現!
處暑過后,夏盡秋來,進入收獲之季。伴著“強縣域”的鏗鏘節拍,我們走進工業重鎮富池鎮,追尋“鎮”興路徑。
拼經濟 項目建設夯底氣
因富水由此入江而名,富池水多礦也多。高峰期,這里駐有30多家中央(省、市)大中型廠礦企業。
作為資源型鎮域,老工業鄉鎮,富池曾經有過輝煌和喧囂,也經歷過困厄和落寞。
“打造縣域副中心、沖刺全國百強”。在陽新開啟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轉型發展征途中,富池被賦予新的使命。
工業興,則富池興;工業強,則富池強!緊緊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港口物流、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富池實施“工業強鎮”工程,以招商引資低能耗、高價值的項目建設,推動工業經濟提速、提質、提效。
富池工業園區是項目建設的重要載體。富池鎮投入真金白銀,重點打造濱江工業園,先后形成了循環經濟產業、綠色建材產業和醫藥化工產業三個“園中園”。
要素向園區集約、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群、服務向園區集結……“三大”產業園競相發展,整體推進。
循環經濟園現有企業22家,形成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產業鏈。高能鵬富建成為全省危險廢物及工業廢料綜合回收利用規模標桿企業。
醫藥化工產業園的醫藥化工產業入選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遠大生科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主導產品牛磺酸市場銷量和占有率連續10年排名全球第二,工業園年銷售收入近20億元。
綠色建材產業園內,投資100億元的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一期項目、投資40億元的媧石水泥二期熟料生產線項目先后建成投產。
走進媧石水泥二期熟料生產線項目現場,大型回轉窯正在有序轉動,蔚藍色的天空少見煙塵和粉塵。
陽新媧石綠色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龍明說,二期項目生產線采用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配套余熱發電、協同處置廢棄物、光伏發電、智能化實驗室等子項目,其中,全省水泥行業首家智能化實驗室的投用,實現采樣、送樣、制樣以及檢驗和數據生成的全流程自動化。通過智能化質量控制系統,有效減少了人工誤差,提升了生產效能和產品品質。
發展一個產業、引進幾家企業、牽出一串項目,富池鎮項目建設的“葡萄串”效應正在快速放大。
富池鎮經發辦提供的兩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該鎮在建、近期擬開工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12.74億元;全鎮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23億元。
優生態 綠色轉型有活力
夏季高溫悶熱。在富池濱江工業園綠色建材產業園,黃石華新綠色建材產業有限公司卻看不到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該公司的石料破碎車間,巨型錘式破碎機飛快轉動著,沒有看到灰暗的粉塵和鐵銹。
粉塵、泥沙、廢水、骨料(石料)都上哪里去了呢?“石料破碎后,沿管道輸送到到二破、三破車間,經加工、篩選、清洗,形成碎石、瓜米石、機制砂和精品砂,分別成品儲存庫,通過全封閉式廊道送至長江碼頭,輸送至運輸船舶。”車間主任劉建筑指著地面上的管道說。
“從成品儲存庫,到長江碼頭,再到運輸船舶,整個運輸過程基本實現灘不見砂、空不見灰、路不見塵。”黃石華新綠色建材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智補充道。
劉建筑繼續解讀:粉塵通過收存器,加工形成粉砂,用于水泥加工生產或混凝土攪拌。清洗的污水和泥沙通過壓濾車間高壓設備處置后,水循環利用,泥沙被壓成土餅用于生產機制磚。
這是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項目,總投資100億元。項目一期始建于2020年12月,去年9月建成投產,年產機制砂5000多萬噸。二期年產5000萬噸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后可形成億噸生產能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制砂生產線。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基調、大前提,是新時代最強音!富池臨江環湖,擁有22公里長江岸線,也是長江湖北段最后一站。
“既要肩負起長江大保護的歷史使命,又要做好鎮域經濟發展的時代命題,就要時刻對生態保持敬畏之心,做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富池鎮黨委書記石順發說。
可以說,富池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環保的如此堅定與執著。兩則故事,足以見證!
湖北遠大富馳醫藥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遠大醫藥)是納稅大戶,是鎮里一顆“最亮的星”。幾年前,因原來排放標準和環保新規出現了沖突,企業只好暫停生產。
最終,鎮里與企業雙方共同努力,投入85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站、升級改造尾氣吸收系統,并通過環保驗收后重新開工。如今,遠大醫藥建成了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富池袁廣村和良畈村富含石灰石、砂頁巖。華新水泥股份公司投資的年產285萬噸熟料水泥生產線于2020年建成投產,為滿足生產線產能需要,除礦山建設過程產生的巖石外,還外購巖石用于生產。
坐擁富礦,為何還要高價外購巖礦?原來,企業有采礦許可證,但“邊開采邊綠化”的基建項目尚未完成,所以企業就沒有動用本地礦石。
這是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綠色發展的鏗鏘足音,也是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更是一份鎮域發展獨有的綠色答卷。
育高地 營商環境提質效
讓陳智感動的是,從“白紙一張”到竣工投產,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項目前后僅用15個月,比正常落地足足提前15個月。
華新綠色建材產業有限公司行管部部長、陽新縣營商環境監督員吳杰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
今年3月21日晚間,他給陽新縣委書記萬鼎發了一條微信信息,反映項目建設中亟待解決的7個問題。
兩天后,萬鼎帶著富池鎮、縣直部門負責人趕赴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項目現場解決問題。當場解決了4個問題,剩下的3個問題也逐步解決到位。
總投資100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后,可年創產值70億元,綜合稅收15億元。對于企業所在地的政府來說,既充滿了期望,又傳導了壓力。
“唯一的出路是始終保持‘拼搶實’的狀態,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石順發說,“鎮域雖然沒有‘大水大肥’式的政策優勢,但服務企業無小事,優化環境無止境。”
思路決定出路。富池按照“招大引強一批、服務落地一批、技改提能一批、鼓勵進規一批、有效盤活一批、培育上市一批”的思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干部是決定因素。富池優化設置黨政綜合辦等“七大”辦公室,同時單獨外設考核辦,明確分工責任和管理權限。其中考核辦公室推行“日常督辦、定期考核、專項督查、每月考評與半年考核結合”的督考模式,確保重點工作有效落實。
服務精準高效。富池落實企業“寧靜日”制度,發揚“店小二”精神,搞好“保姆式”服務;健全服務機制、規范辦事流程、細化服務舉措,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更加有效。
發展鎮域經濟,工業是基礎,“產城人景”融合發展是路徑。富池在優化軟環境的基礎上,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先后投資2.88億元,實施市政道路提升、雨污排水管網等工程32個。
如今,一幅幅美麗城鎮畫卷鋪陳開來,一股股政通人和清流匯聚一起,為鎮域發展提振了信心、凝聚了能量。
一個典型的事實。前幾年外出招商,鎮干部們最關注的,是企業的生產總值以及能帶來多少稅收。而現在,他們更想了解是否存在污染風險。以前喜歡問“能有多少政策優惠”的企業負責人,現在問得更多的卻是“環境如何”。
“我們越來越明白,項目建設、綠色發展和營商環境對鎮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富池鎮鎮長柯賢泰說。
格局開闊,氣象萬千。富池正以“干”的氣勢、“進”的態勢,在興工旺產強鎮域的大道上疾進。(記者 皮正茂 梁堅義 賀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