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武漢的街頭,各種戶外街區的市集多了“95后”“00后”的年輕面龐,他們往傳統夜市的熱鬧中注入了有料、有趣和有態度。
擺攤新人:
作品送顧客,體驗中自得其樂
洪山萬科廣場的白沙夜市有個“手繪頭像”的小攤,剛剛大學畢業的攤主廖梓格是一個“擺攤新人”。“手繪頭像,5元一張。”大學專業就是學繪畫的她,帶著自己的手藝成為一名原創手繪攤主,“想讓大家都有一張自己的Q版頭像”。
洪山萬科廣場白沙夜市攤主廖梓格心態很好。
因為缺乏擺攤經驗,在一眾小攤之中,她的攤位略顯簡陋:桌上只有一個小燈、一些繪好的人物頭像,還有她繪畫的工具和材料。談起擺攤第一天的感受,“說實話,還是挺尷尬的,剛坐下來時有些無從下手,不太會招呼客人”。不過,她提得最多的卻是“心態要好”“積極”。當有人在攤前停留時,她總會抓住時機向對方介紹,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5分鐘左右就能畫好一張頭像,在開始擺攤的一個多小時里,她收獲了兩位顧客,但最后成品都免費送給了他們。“還蠻有意思的,出來跟大家熱鬧一下也挺好。”對她而言,這個“手繪頭像”的小攤沒什么成本,時間自由,身處熱鬧之中,與投契的人閑聊一番更是她愛好的延伸與生長。
認真“斜杠”:
副業超主業,手作物件獲認可
走進光谷廣場的落日市集,第一家就是27歲王佳慧的手作小攤。攤上物品十分豐富,有毛線鉤織的玩偶、掛件、發夾、手工花等。今年27歲的她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的空閑時間就用來做手作。每年到了暑假,她會出來擺擺攤,已經擺了三年。而平時,她則是通過小紅書、微信等平臺線上售賣。
光谷廣場落日市集攤主王佳慧心靈手巧。
王佳慧也是無意之中接觸到了毛線鉤織,覺得十分有趣,零碎的時間里便自己學了起來。大概一個月時間,她就學會做發夾了。后來做了太多,送給身邊的朋友也用不過來,她就搬個小桌子在小區里面擺攤,結果發夾賣得出奇的好,兩個小時全部賣完。她把這些有趣的經歷發到小紅書上,收獲了9萬左右的瀏覽量,很多網友被她做的手工制品吸引,開始找她定制發夾。“每天都做不完。”就這樣,做手工、擺攤的副業收入超過主業的工資。
“我喜歡創新的東西,喜歡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不喜歡中規中矩的。”她說,比如這個小羊,就是在網上教程基礎上創新的款式,更加可愛。
提前歷練:
為將來創業播下夢想種子
光谷廣場落日市集里,兩個“00后”女大學生的攤位特別抓人眼球。武漢傳媒學院大三學生張鈺晨擺開小木板,鋪滿藍、白配色的長毛絨,攤位充滿溫柔的氛圍感。項鏈、發夾、戒指、掛件都分區擺放好,款式繁多,色彩明麗,緊跟今夏流行的“多巴胺”穿搭。不僅小攤精心裝飾,售賣的飾品也經過了精心搭配。發夾是二次加工的,項鏈是自己設計串好的,還有原創的扭扭棒發夾、戒指,造型可愛,價格親民,好多女孩子光顧。
光谷廣場落日市集攤主張鈺晨。
對張鈺晨而言,擺攤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接觸社會,發現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在每一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她說:“以后打算創業,開個小店。”這個小小的市集攤位未嘗不是夢想發芽的地方。
(實習生文華 長江日報記者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