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模擬示意圖。 通訊員胡濤 供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20日訊(記者王瑋琦)在變電站里構建一個虛擬的“作業安全屋”,實現對吊車作業現場的全方位監測與管理,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工作現場安全風險。長江日報記者獲悉,經過近一年的研發,武漢泰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泰可電氣”)與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共同研發的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問世,并已于今年4月成功實現批量生產并投入市場應用。
成立于2005年的泰可電氣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新三板上市企業、湖北省優秀軟件企業、湖北省科普示范企業、武漢市科普示范企業、“瞪羚”企業、“黃鶴英才(專項)計劃”入選企業等。該公司有電氣事業部、科普事業部兩大事業部。
根據檢修計劃、設備運行情況等要求,變電站需開展各類檢修作業。相對于開闊地帶,在變電站內,大型吊車吊裝作業和升降車高空作業時都存在空間有限、環境復雜、臨近帶電區域較多等不利因素。而傳統的安全管控手段存在人力投入多且視野有限、自動化程度不高等“短板”,有一定的工作風險和安全隱患。
“可以說,大型吊車吊裝作業和升降車高空作業是目前變電站內作業風險高、管控難度大、易造成較大事故的檢修工序。因此,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的研發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泰可電氣董事長管保安說。
工作人員實地操作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 通訊員胡濤 攝
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如何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工作現場安全風險呢?泰可電氣電氣事業部總經理盧立奇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說:“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采用激光雷達進行點云重建,并結合北斗差分定位技術,構成了一個虛擬的‘作業安全屋’,實現對作業現場的全方位監測與管理。”
吊車作業范圍一旦超出安全作業范圍,變電站吊車作業防誤碰警示裝置就會“報警”(圖中虛擬幕墻紅色部分所示)。 通訊員胡濤 供圖
盧立奇說,該裝置采用的是分體式設計,周圍可自由組成不規則防護區域,操作者根據現場需要調整邊界寬度、限高距離,現場部署簡單、靈活。
“該裝置功耗低、精度高、監測范圍廣,可廣泛應用于變電站、電廠、換流站等應用場景。”盧立奇說,裝置可精準監護大型機械作業范圍,變“被動監護”為“主動預警”,在作業現場還可對高空和起重作業范圍進行安全限定,及時預警施工誤碰和帶電區域風險,從而大大降低工作現場的安全風險,提高作業現場的安全性。
據了解,泰可電氣除了與電力公司合作外,旨在以促進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電力技術創新和發展。泰可電氣今年還與湖北師范大學合作成立了“智能電氣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泰可電氣與湖北師范大學合作成立智能電氣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記者王瑋琦 攝
管保安表示,未來,泰可電氣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與其他相關企業密切合作,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的電力設備,推動電力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