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穩產增產,離不開科技支撐。初夏時節,農事漸忙,運糧湖管理區田間地頭馬達轟鳴,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紛紛登場,不僅為農民省了力,還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6月13日,記者走進運糧湖管理區湖北奮翼公社農作物專業種植合作社育秧基地,遠遠便能聽見人們的笑聲、機器的隆隆聲。工人們正在用制秧機制作水稻育秧的秧盤,制作完成的秧盤整齊碼放在推車上,再由工人有序安置在溫室大棚里。
“秧盤制作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底層土,壯秧劑一定要足夠,一畝0.5公斤左右,厚度在1.5厘米以上,不然后期秧苗就會因沒有營養而變黃。”合作社負責人蔣春爭一邊工作一邊說,秧盤放置的時間則要根據氣溫來判斷,兩三天不等,基本上秧苗長出來1至1.5厘米就可以散盤,移栽到大田。
蔣春爭告訴記者,隨著機械化育秧技術的逐漸成熟,秧盤制作更加省工省時,秧盤黑化、發芽的過程也愈發輕松。目前合作社共育秧2300多畝,預計7月5日左右所有秧苗全部插播完成。
育秧訂單火爆的同時,植保無人機“飛防”也成了搶手貨,成為田間管理的“新寵兒”。
在運糧湖管理區新場辦事處躍進隊,操作員麻利地將兌好的肥料灌入無人機的藥筒,調整測試無誤后,碩大的無人機伴隨旋翼的嗡鳴聲在蝦稻田低空掠過,霧化后的肥料均勻地灑落在田里。不到半小時,60畝地就完成了肥料噴灑。
“無人機真是太牛了,以前一個人要干幾天的活,現在這么快就搞定了……”農戶劉春高站在田間激動地說,以前施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干完,又苦又累。請人幫忙,又得花不少工錢,現在無人機作業省時、省力更省錢。
“無人機可實現施肥、播種、投食一體化服務,只要程序設定好,操作既簡單又方便,深受農民朋友喜愛。”該管理區農辦主任邵萬豹介紹,今年運糧湖管理區水稻種植面積4.3萬畝以上,共有現代化機械100多臺(套)助力農業生產,目前已完成80%播種面積,預計6月20日左右可以完成全部水稻播種任務。接下來,他們將堅持“搶”字當頭,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盡快完成夏種工作,確保不誤農時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