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荊楚必先治水。建議圍繞我市流域綜合治理底圖單元,因地施策、因水施策,堅決守住水安全底線。”“黃岡是農業大市,建議以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我市農業轉型升級”……
“探索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的黃岡路徑,必須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加入大循環,以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
6月13日,在市政協六屆六次常委會會議上,市委書記李軍杰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圍繞“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四化同步發展”進行專題協商。
市委書記出題 政協主動領題
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是湖北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實踐。
面對新時代考題,黃岡如何作答、如何貢獻新作為?
年初,市政協向市委常委會匯報2023年“一要點兩計劃”時,市委書記李軍杰提出,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把“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四化同步發展”作為市政協專題議政常委會會議課題,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協商。
黨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智慧力量就匯聚到哪里。市政協積極主動領題作答。市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多次進行研究,將協商議題分解為6個方面現場調研課題、10個縣(市、區)的專題調研課題以及13個方面的微建言課題,并圍繞協商議政主題進行專題培訓。
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會同市發改委等部門和80余名市政協常委、委員,從4月開始,分成6個調研組,深入部分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實地調研,與一線工人、部門干部、行業專家面對面訪談。10個縣(市、區)政協組織住當地部分市、縣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市委書記李軍杰關心下,5月22日至27日,市政協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在山東臨沂市委黨校舉辦“賡續紅色血脈,助推‘兩區’建設”專題培訓班,考察學習文旅融合和臨沂商城、供應鏈等發展經驗。
為向市委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調研組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討論如何撰寫調研報告,確保報告專業、精準、獨特、新穎、實用。
6月13日,一份沉甸甸的《“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四化同步發展”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材料匯編》擺在了與會者面前。這份15萬字的材料匯編,共分八個部分,除了18份調研報告、15份個人建言材料、40份微建言外,還有相關重要論述及相關部門提供給委員的知情明政等材料,件件干貨,條條凝練。市委書記李軍杰認為這份資料質量很高,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實打實建言解題 面對面協商破題
黃岡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庫于一域,如何守住水安全底線?馮揚委員從守住防洪排澇安全底線、提高水資源供給能力、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長江生態空間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議。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統籌四化同步發展,核心是‘四化’。”江明委員結合調研情況提出,從統籌規劃好施工圖、有效拓展好新業態、積極打造好示范點等方面,加強我市信息化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度關注主城崛起的萬小勇委員,結合空港經濟發展現狀,從搭建發展平臺,完善“公水鐵空”多式聯運體系,補齊城鄉和區域物流基礎短板,加快空港經濟相關重點產業的發展和對接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見。
以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我市農業轉型升級、以高質量招商賦能高質量發展……5位委員從不同側面現場積極建言。
“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好凝聚共識,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聽取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代表建言后,李軍杰對政協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分析黃岡市情、短板和優勢、面臨的機遇,交流黃岡發展思路和目標定位,探討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的黃岡路徑。
“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重要功能區和全國革命老區綠色發展示范區,是省委省政府賦予黃岡的責任。我們擁有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產、好區位等比較優勢,但也面臨人員和發展要素外流、資源優勢沒有發揮出來等短板。”
對標省委要求,立足市情實際,深入思考黃岡在全省大局中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搶抓機遇,凝聚共識,對內整合資源,對外擴大開放,加入大循環,以動能轉換加快高質量發展。”李軍杰從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守牢安全底線倒逼發展轉型;全市“一盤棋”整合資源,堅持主城崛起和強縣工程協同推進;統籌縣鄉村資源,加快構建聯城帶鄉的供應鏈、產業鏈、服務鏈體系等方面進行深入闡述、探討交流。
大家仔細聽、認真記,一個個共識在交流中凝聚,發展的信心在探討中提振。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洪再林表示,這次會議,為市政協黨組、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指明了方向,為我市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四化同步發展明確了路徑,為吸納轉化運用政協協商成果提出了要求。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進一步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解放思想增動力、凝聚共識增合力、履職盡責添助力,為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重要功能區和全國革命老區綠色發展示范區作出新貢獻。(
記者 沈紅星 通訊員 詹建文 唐春江 黃河
)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