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黃石人本軸承公司董事長陳思錢和往常一樣,從單人宿舍出門,步行至廠房內的辦公室,開啟一天的工作。
自2016年底被人本集團總部派至黃石人本任職,陳思錢已經在黃石工作和生活了六年多時間。“我們是以科技研發為核心的企業,管理工作只需從技術角度出發,一切都圍繞產品和技術的提升來安排就好。”正如他所言,這家前身為黃石軸承廠的國有企業,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職工人數由500多人精簡至200余人,產能卻比當初翻了8倍多,以本地每噸幾千元的特鋼作為原材料,通過精深加工產出軸承成品,主要配套風力發電、盾構機等高端裝備行業,實現了關鍵零部件替代國外進口,在市場上平均銷售價格在每噸25萬元至30萬元,翻了近50倍。如此驚人的變化,正是源自科技創新的力量。
深耕軸承行業技術研究和企業管理近30年的陳思錢,如今已是中國高端裝備零部件領域優秀的學術帶頭人之一。2021年,他帶領團隊參與研發的“高性能滾動軸承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為許多機械設備的關鍵零部件,軸承制造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產品對精度的要求更是達到了微米級別,而且在各種環境的變化下,高精度產品批量生產必須保持一致性。“我們必須確保把技術轉換成生產力,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得到國內外客戶的認可,才能夠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陳思錢的想法充分體現在了企業的發展上,作為“高性能滾動軸承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的產業化基地,近兩年來,黃石人本軸承在該技術的實際生產應用過程中,實現了關鍵產品在“卡脖子”問題上的突破。公司生產的“圓柱無外圈滿滾子軸承”是風力發電機、盾構機和大型工程機械等的關鍵零部件,目前,該零部件整體生產規模已躋身全球前三,在國內主流風電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接近50%。
與此同時,陳思錢還帶領公司研發團隊,圍繞風電齒輪箱軸承生產項目,不斷加強技術革新和自主研發力度,實現了“新技術”的突破。通過精簡、優化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軸承性能,該公司獲得各項專利證書10余項,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在黃石人本軸承,公司上下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技術研發和產品提升上,對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優待更是體現在日常的方方面面。為了節省開支,公司的商務車都是租用的,但在技術實驗室內,比寶馬、奔馳車更昂貴的儀器,平均每人都有好幾臺。“從公司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橫向對比來看,技術研發團隊的薪資待遇基本要高出30%左右,而且他們的辦公環境是最好的,比我的辦公室好多了。”陳思錢說,之前,他曾無意間聽到,技術人員說公司的辦公環境比不上同學所在的外資企業。為此,他專門改善了技術團隊的辦公環境,力求讓他們工作得更加舒心。此外,公司還與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聯系,把10余名青年技術人員安排到人才公寓居住,幫助他們盡快在黃石安家立業。
2023年初,黃石人本二期項目啟動。目前,2萬余平方米的新建廠房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計劃今年下半年正式投產,主要生產風電等領域的高端裝備。項目投產后,該公司年產能將再次翻倍,實現發展“大跨步”。對此,陳思錢表示,“過去很長時間里,國內一些機械設備所需的高端軸承,都要依賴進口,經常被‘卡脖子’。近年來,得益于全社會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我們也加大投入研發力度,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并且還在持續推進。我們有信心相信,未來進一步攜手黃石的高端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