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10日訊(記者葉飛艷)將鮰魚切成長方形塊,加入米粉、調料等腌制,上籠蒸20分鐘左右取出擺盤……一盤味鮮、形美的“粉蒸鮰魚”就呈現在市民眼前。6月9日晚,硚口區第六屆非遺美食節暨“鮰味無窮”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展示活動在艷陽天酒店古田店戶外舉行,市民現場圍觀兩代“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同臺制作鮰魚美食,感受舌尖上的非遺。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由硚口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硚口區文化館承辦的非遺環“硚”旅行系列活動,帶領市民一起環“硚”旅行,一站站打卡硚口的大美風光、有趣非遺。第三站走進艷陽天酒店古田店,“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孫昌弼、高級烹飪技師陳彥斌現場展示“粉蒸鮰魚”“油潑鮰魚”兩道鮰魚菜的制作。
粉蒸鮰魚。
孫昌弼介紹,鮰魚與鱘魚、刀魚同屬于“長江三鮮”,鮰魚肉嫩味美,是魚中上品,在民間有著“不吃鮰魚,不知魚味”的說法。始創于1838年的“老大興園酒樓”以擅長烹制鮰魚菜而久載盛譽。“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2010年8月被列入武漢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6月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孫昌弼少年從廚,除了熟知鮰魚制作技藝和烹飪技藝,在鮰魚制作技藝的形和色上,大膽地借鑒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特點,極富文化韻味,比如東坡鮰魚、三味鮰魚等都備受食客喜愛,“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推廣鮰魚非遺美食,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非遺美食吸引市民品嘗。
品非遺美食、聽悠揚民謠,現場的“星空美食露營趴”吸引不少市民參加。在夏日晚風中,楚香粉蒸肉、武昌魚、黃燜圓子、鮮魚糊湯粉、燒麥等充滿漢味特色非遺美食飄香陣陣,讓大家一邊大飽口福,一邊了解背后的非遺故事。現場一市民表示,“這些美食既充滿家的味道,也富含文化底蘊,一次性品嘗到這么多非遺美食,很有意思,回味無窮”。
據悉,硚口區非遺“環硚”旅行下一站將于6月11日9:30走進恒隆廣場,舉辦老四知堂鄭氏義診活動,屆時,市民可與傳承人面對面,體驗傳統中醫問診、正骨等非遺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