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武漢”首頁
“武漢是座了不起的城市,中國人更加了不起,我愛你們,‘發現武漢’三周年快樂!”“通過‘發現武漢’,我才知道武漢是一個如此美麗的城市。”“感謝持續分享家鄉的美圖!”
6月8日,地道的武漢伢“發現武漢”(Discover Wuhan)海外賬號三歲了。來自英國、加拿大、日本等五大洲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粉絲及在漢旅居的國際友人紛紛發來祝福。
三年間,1000多個日夜,2400余條帖文,日日上新的“發現武漢”臉書賬號實現粉絲量超過160萬、總曝光量超過1.5億次的突破,也獲得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耶雷斯·詹森、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錢納、馬斯克母親梅耶·馬斯克、英國涂鴉大師“涂鴉先生”等50余位海外大V點贊互動。
科技創新、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生態宜居、幸福煙火……“發現武漢”打造了一張張深入人心的“漢名片”,全面展現了武漢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提高開放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漢創意”和“漢智慧”。
“Discover Wuhan(發現武漢)”由武漢國際傳播中心打造運維。武漢國際傳播中心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湖北分中心聯合成立的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官方機構,該中心建立了新華社海內外全媒體平臺矩陣+“發現武漢”海外賬號(Facebook、YouTube、Instagram)+武漢國際傳播中心微信公眾號+英文報《長江周刊》(華中地區唯一)+大武漢APP雙語頻道+武漢發布等發布平臺。各平臺圍繞文化互鑒的核心理念,突出社交屬性,立足武漢特色、展示武漢符號、聯結世界文明,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國際傳播旗艦。
爆款刷屏,海外看武漢第一窗口
追蹤每日動態、關注國際熱點、熱門爆款頻出,“發現武漢”成為海外網友認識武漢、了解武漢、觀察武漢的第一窗口。
英國知名主持人理查德·霍利說道:“通過‘發現武漢’賬號,我第一次了解到武漢美麗的風景,以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賬號為中國以外的人們了解武漢打開了一扇窗。”
2022年《濕地公約》COP14大會在武漢召開之際,賬號發布“綠色江城”內容在海外平臺刷屏,從東湖小憩與漲渡湖之旅、廢礦坑變“靈”山、濕地多樣生物到江豚頻繁“霸屏”,武漢之美濃縮在數萬張(段)影像中,“生態宜居”的綠色名片已被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漢風來襲,海外粉絲“種草”武漢
從相識到“種草”,“發現武漢”掌握流量密碼。熱干面、豆皮、小龍蝦、大排檔……在“發現武漢”獲取江城美食地圖。日本導演“竹內亮”就成為了武漢美食粉絲之一——“用一句話形容武漢的話,就是早餐。我最喜歡武漢的早餐了,比如面窩、豆皮。我非常期待‘發現武漢’賬號今后繼續介紹更多武漢的美食情報和外國人感興趣的武漢文化。”
波蘭網友Paulina也高度認可江城煙火氣:“我從這個賬號上得知武漢的美食很多,有熱干面、小龍蝦、武昌魚等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嘗了!”
用美食和街巷串聯起人情味道,用傳統和習俗串聯起文化共鳴,“發現武漢”讓世界舞臺刮起一陣“漢風”,在國際文化的中心掀起一陣“江城浪”。
融合開放,此心安處是吾家
東方與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傳統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發現武漢”既有對漢劇、楚繡等非遺文化的多樣呈現,也展示藝術展覽、城市涂鴉等現代都市氣息。
在“發現武漢”,韓國媒體人趙在熙看到了歷史課本中的黃鶴樓現代的一面:“武漢的黃鶴樓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名樓之一,通過‘發現武漢’賬號,我看到黃鶴樓現在開了夜場演出,我很想去現場看看。”
“發現武漢”展現有愛的武漢,以熱情溫暖的懷抱歡迎四方來客,用多元互鑒的開放氣質吸引定居。
當被問到在漢的異國生活時,外國粉絲提到最多的字眼是——幸福。
“我感到在武漢很安全和開心。”加拿大攝影師Craig Rich已成為武漢女婿,經常在朋友圈分享1歲寶寶和家人的日常;來自敘利亞的健身俱樂部創業者艾瑪在漢生活的第11個年頭,他已經成為“半個”武漢人,并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化身教書匠的美國老師丹尼爾與韓國妻子在武漢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160萬粉絲,有160萬愛上武漢的理由。“發現武漢”將繼續發布有趣、有愛、有用的“最武漢”內容傳播江城故事,結交五洲朋友。無限驚喜,期待未來!
(通訊員魏溪丁 喬思佳 長江日報記者鄭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