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7日訊 “這條路修好了,我們這老人小孩出行安心多了。”6月6日,在漢陽區昌家灣北路上,帶著孫子出門遛彎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兩條上個月完工的新修道路實現了社區交通微循環,居住環境也因此改善。
新建的昌家灣北路平坦整潔,人行車行各行其道。記者王慧純 攝
張女士家住十里玫瑰三期,小區位于赫山路和玫瑰街交會處,為城中村改造項目,周邊小區、學校林立。施工方漢陽市政玫瑰街北路及側路道路工程項目負責人徐云陽介紹,十里玫瑰三期小區建成后,形成兩條無名巷道,而道路一側的赫山新村建造年代早,地勢較高,兩邊存在較大高差,居民出行很不方便。為解決這一問題,漢陽區建設局將該項目列為共同締造示范路,邀請街道和十里集團研究建設方案,對原高程進行優化,征求各方意見后形成現在的方案。
記者看到,目前建成的昌家灣北路及昌家灣橫路形成L型支路,解決了周邊小區道路順接的問題,實現社區交通微循環。徐云陽介紹,昌家灣橫路原為赫山新村小區背街一面,居民窗外就是土坡,“我們調整道路高程時,不光修車行道,還為居民修出了一條人行道,現在赫山新村在這條路上多了一個進出口,居民買菜散步都更便利。”
在十里玫瑰三期小區住了四五年的張女士也有同樣感受,“這里之前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出門一個土坡,路面坑坑洼洼,灰很大。道路條件擺在那里,能修成這樣很不容易,現在我們出門買菜,或是帶孩子玩,不再擔心路不好走。”
項目區位圖。
據介紹,這里原為十里鋪村城中村,改造后人居環境逐年提升,徐云陽表示,下一步該片區還將繼續進行道路微循環改造,完善區域沿線交通出行,切實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魏偉 潘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