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在漢陽區5.5家居創意園武漢微界科技有限公司內,銷售客服部門集體進入緊張的工作狀態中。客服主管唐佳敏介紹,正值年中促銷季,部門每天要處理的訂單和數據是之前的1.5倍。
這是一家主做工裝、定制服裝的企業,電商業務為何如此繁忙?企業創始人房維說,公司從電商起步,從電商渠道獲得的數據是這些年發展的關鍵,“開發新的細分市場,幫助傳統廠家升級產品擴大規模,依靠的都是數據”。
用數據細分市場
累計開發十萬余種服飾
企業用數據細分市場、指導生產。 記者秦璟 攝
在微界科技服飾展廳內,勞保服、速干衣、沖鋒衣等幾十種服飾樣品掛在一起,其中一部分是企業定制工裝,另一部分則會提供給有特殊需求的個人消費者。
“個人消費者對特殊服飾也是有需求的。數據會‘告訴’我們開發什么樣的新服飾。”客服主管唐佳敏說。
唐佳敏介紹,微界科技曾根據企業客戶需求,設計開發了一款有防靜電、阻燃功能的爆破行業工作服。對服飾版型做了調整后,這一型號的服裝被用來給建筑爆破工人當作日常工服。“爆破工人工作時一般不在爆破場地內,所以這套衣服不屬于排爆服,它可以日常穿著,特殊功能主要是用來防范意外的。”唐佳敏說。
上架一段時間后,公司電商平臺上的搜索數據、咨詢數據顯示,不少個人消費者也在咨詢購買這套服裝,這引起了銷售客服部門的注意。對數據進行分析后,他們發現這些個人消費者多是物流行業的貨車司機。出于安全考慮,很多貨車司機也想要可以日常穿著有防靜電功能的衣服,這是一個新的市場。研發團隊很快在爆破服飾基礎上加上了反光條,并調整版型,開發出專門用于物流行業的司機服。上線一個月后,司機服銷售額破百萬元。
“在數據指導下,僅調整布料厚度,一種勞保服就可以細分出四種服飾類型。我們一共開發出十萬多種類型服飾,產品細分度很高,做到了行業頭部。”房維說,“‘跟風研發’是過去式,數據指導是常態。”
用數據指導生產
幫助小服裝廠升級
在微界科技服飾展廳內,各類服飾樣品掛在一起。 記者秦璟 攝
積累了14年的海量線上數據,也指導著千里之外小服裝廠改進產品細節、質量,開拓市場。這些來自武漢的數據,正對上游小型服裝廠進行“數字賦能”。
2018年,房維到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物色生產廠家。公開資料顯示,高陽縣素有“紡織之鄉”稱號,有近百個紡織專業村、四千余家紡織企業。
房維來到某紡織專業村的一家小型服裝廠,拿起防火服翻看。他發現這套防火服很輕,款式也不夠新穎。
“這套男款服裝,為什么用紅色布條裝飾呢?”他問該廠創始人王愛倫。王愛倫回答:“沒想過,別人做這樣的,我們也做這樣的。”
實地走訪后,房維發現,傳統的小服裝廠生產的產品質量一般、產量低,價格也低,有些小廠甚至還在手工記賬。“手工記賬統計數據時效率很低,很難梳理準確的市場需求。市場接受度低,衣服自然賣不出去。”房維說。
依托多年來通過分析數據積累下的經驗,他和團隊一口氣提了二十多個細節改進點,例如將衣服后背的布料由一件成型改為兩片拼接、一道縫線改為兩道縫線等。按照要求逐漸調整后,該廠生產的服裝品質明顯上升。如今,王愛倫的服裝廠由原本十幾人的小廠擴大至兩百余人的工廠,其生產的一款防靜電大褂報價比常規價格高出3倍,仍然供不應求。
數據在武漢,改變在產業鏈。房維介紹,微界科技幫助小型服裝廠打開市場,自己也擁有了更多優質貨源。通過這種方式,微界科技已幫助二十多家小型工廠實現升級。
(長江日報記者秦璟 通訊員劉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