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2日訊 多款建筑機器人進入施工現場正在成為現實:6月2日,在武漢經開區中國城鄉總部經濟產業園建設現場,搬磚機器人平均每小時能搬3.6立方米的磚塊,工作效率堪比4—6名工人。
位于武漢經開區后官湖畔的中國城鄉總部經濟產業園項目,是央企中國城鄉在漢興建的總部基地。其中,該項目規劃建設一座188米高的總部大樓,大樓由中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今年4月,中交建筑中國城鄉總部經濟產業園項目斥資70余萬元引進了3臺建筑機器人來代替人工,分別用來搬運砌磚、打磨混凝土內墻面、封堵螺桿洞。經過近兩個月的“實戰”檢驗,3臺建筑機器人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縮短了項目建設工期,還可有效減少灰塵、噪音等環境污染以及安全隱患。武漢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建設工程領域大規模應用建筑機器人,這個園區的工程建設是首家試點。
砌磚搬運機器人每小時可搬運3.6立方米的磚塊,工作效率堪比4—6名工人。李璨 攝
2日,長江日報記者在該項目建設現場看到,一臺粉紅色的砌磚搬運機器人,將堆砌好的24塊磚一次性夾起來,按照設定的程序,將磚塊平行移動到系統設定的地點輕輕放下,節省了人工上磚下磚工序?,F場技術人員介紹,砌塊搬運機器人具備視覺識別、自動上磚、自動乘電梯上樓、自動下磚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繁重工序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縮短工期。
中交建筑中國城鄉總部經濟產業園項目經理郭金剛介紹,過去,該項目都是建筑工人用斗車搬運砌磚。工人先要將砌磚搬運到斗車里,推車乘電梯上樓,到達相關樓層后下磚。斗車一次最多能運7塊砌磚,在上磚和下磚過程中,不僅存在損耗,還帶來粉塵、噪音等環境污染問題?!耙M機器人后,我們安排搬磚機器人晚上工作,提前將砌磚運到指定地點。第二天上班后,工人可直接施工,大大縮短了建設工期?!?/p>
郭金剛說,在建筑工地,搬磚屬于典型的苦活、累活,不僅工人不好招,而且工錢也不菲,一名搬磚工人工作8小時,工錢350元左右。采用“搬磚機器人”后,一天可工作24小時,除了一次性設備投入外,滿負荷工作6到8小時僅需7度電。配備2塊電池,可基本實現全天施工。
混凝土墻面打磨機器人。記者張智 攝
據了解,在某些工序上,建筑機器人不僅比人工干得快,還干得更好。例如,過去,工人們為混凝土墻面打磨,位置高的地方工人須搭梯子,打磨后的墻面平整度全靠工人的手藝。而采用混凝土內墻面打磨機器人,可自動升降,施工最高高度達3.2米,施工墻面平整度誤差在2毫米以內。一臺封堵螺桿洞機器人平均每小時可封堵100個螺桿洞,相當于8—10名工人干1小時的工作量,而且封堵施工精準到位,基本不需要返工。
郭金剛表示,經初步核算,3臺建筑機器人的投入與產出,與人工持平,這讓項目部嘗到了智能建造的“甜頭”。未來,該項目還計劃陸續引進墻體抹灰機器人、絲桿支架安裝機器人、室內噴涂機器人、墻磚鋪貼機器人、外墻噴涂機器人等多款機器人,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用綠色低碳的數智科技理念,為項目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賦能。
(長江日報記者張智 通訊員劉濤 崔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