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24日訊(記者馬夢婭 通訊員余佳伲)當你穿上智能纖維材料制作的衣物,可以在酷熱或極寒的環境里保持舒適;特殊情況下,衣物還能測試空氣里是否含有毒性氣體。5月22日下午,武漢客廳舉辦了“明妝麗服奪春暉——武漢時尚科技融合發展”論壇,來自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市元宇宙產業聯盟的相關專家介紹了服裝行業里的一些科技新突破。
科技為時尚注入新動能,推動行業向智能化、服務化轉型升級。來自武漢紡織大學技術研究院的易長海教授向大家介紹了紡織智能纖維的獨特性,智能纖維具有傳感、執行和處理器的功能,具有調控、識別、變化、適應能力,能夠在感知周圍環境變化或受到刺激后反映出某種變化。
武漢紡織大學技術研究院的易長海教授在做演講。
易長海介紹,通過這些功能可以開發一些特殊性的服飾,“比如,在軍事訓練中,戰士發現面前有一條河,這里面的水能不能喝,是否被敵人投毒?這時可將特殊材料的手套在河水里蘸一下,如果手套變成紅色,說明水質不安全;如果手套變成是綠色,表示水質安全,可以飲用”。有些情況下,智能衣物還能測試空氣里是否含有毒性氣體。
智能紡織材料將適用于多元的應用空間,例如,為老人定制個性化服裝,可以監測到他們的呼吸、心率等健康狀態;醫務工作者的口罩以及防護服可以檢測到環境里的細菌情況。
服裝與科技跨界,推動著服裝產業的發展。武漢市元宇宙產業聯盟理事長查乾介紹,通過CPU和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融合算力,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武漢市元宇宙產業聯盟理事長查乾在做演講。
“在傳統的服裝加工企業,從設計到制版,再到加工樣衣,要經歷反復的意見溝通與反饋,開發出成品大概需要二三十天。而在元宇宙的GPU云平臺上,設計師、制版師、服裝加工企業面對的是同一個模型,大大縮短了磨合時間,加速產業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