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23日訊 5月23日下午,長江日報創刊74周年讀者節活動走進江漢區民權街道打銅社區。打銅社區副書記桂丹丹向記者講述社區的百年歷史與文化傳承。
長江日報記者與魚門拳工作室合影留念。見習記者陳晗朵 攝
一個多世紀以前,打銅街是漢口銅器誕生地,曾經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金牌獎。
今天,一名憨態可掬的“銅小匠”玩偶出現在鏡頭前,這是將銅鑼形象和打銅社區青磚石墻元素相結合IP。
“銅小匠”祝長江日報生日快樂。記者詹松 攝
記者跟隨桂丹丹來到打銅匠人胡家全的鋪子前。
“小錘子、小火車輪子……這些工具用了一百多年了。”胡家全指著自己的打銅工具如數家珍,“我的祖輩世代打銅,到我這都已經是第六代傳人了,這些都是我的祖輩傳承下來的?!?/p>
胡家全正在講解自己的作品。見習記者陳晗朵 攝
“過早”是武漢獨特的地域文化,每天早上都有無數食客慕名而來?!斑@次來武漢旅游就是想好好體驗武漢的美食,聽說這里的蔡林記是武漢唯一一家門口有銅像的門店,所以特意過來打卡。”直播過程中偶遇兩位專程來武漢旅游的大學生,他們熱情點贊了武漢的美食。
除了特有的打銅文化和過早文化,桂丹丹介紹,2013年打銅社區作為惠民工程還專門成立了魚門拳工作室,為魚門拳的宣傳展示搭建了交流平臺。傳承人胡征國教授社區居民練習魚門拳,在2015年獲得“武漢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稱號。
胡征國現場教授魚門拳,市民和主播認真學習。見習記者陳晗朵 攝
打銅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社區治理,致力于“五社聯動”治理體系的探索實踐,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社區工作者、動員居民參與社區基層治理。桂丹丹表示,通過文化傳承、文化建設,真正做到社區靠居民,和居民一起打造豐富文化活動。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陳晗朵 記者吳曉琳 熊詩琪 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