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全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易先榮出席會議并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努力開創全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推動新時代天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易先榮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事業、科技事業、人才培養放在優先和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科技進步、人才培養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理念,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著力形成有利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不竭動力、智力支持。
易先榮強調,要聚焦夯實發展基礎,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保持立德樹人戰略定力,在尊重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創造性開展工作,持續推動教育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要堅持分類施策補短強弱,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提質增效、職業教育融通融合。要深化教育改革釋放活力,高效務實推進教聯體建設,大力推進城鄉教師對口交流;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方式,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教育生態。要堅持創優環境強化保障,進一步完善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加大教育發展投入,激勵教師熱心從教,持續加大平安校園創建力度,不斷筑牢校園安全底線。
易先榮強調,要聚焦增強發展動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體系建設為突破,全力建設省級創新型縣(市),加快推進國家高新區創建,爭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以創新主體建設為重點,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持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建立科創企業培育“一站式”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自主開展新產品、新裝備、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效能。以創新平臺建設為依托,加快推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及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提升創新平臺層級,布局創新創業載體,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以創新生態建設為抓手,深入開展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營造優良創新創業環境。
易先榮強調,要聚焦厚植發展資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強基固本,依托基本教育“育”人才,圍繞產業發展“育”人才,立足實踐鍛煉“育”人才,加快構建滿足天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要以用為要,大力實施“天門英才工程”“萬名大學生回歸工程”, 聚焦產業靶向引才,突出緊缺高效引才,創新方法科學引才,切實把優秀人才集聚到推動天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來。要創新機制,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積極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要強化服務,整合升級人才服務事項,完善人才“干事有舞臺、需求有保障”的服務機制,注重政治激勵,做優人才環境,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易先榮要求,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強化責任擔當,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人人都關心、社會都參與支持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生動局面,努力把天門建成教育質量的“新標桿”、創新創業的“強磁場”、人才輩出的“聚寶盆”。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興銘主持會議。他要求,要深刻領會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重大戰略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上來,堅持優先發展,建設教育強市;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堅持“引育用留”,厚植人才優勢,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對加快打造“三區三基地”、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的支撐作用。
會議通報了我市2022年度教育科技人才投入、獎補情況;解讀了《天門市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三年支撐計劃(2023-2025 年)》。教育系統代表劉純紅、科技企業代表湖北人福成田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國、專家人才代表王燦潔分別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全體市四大家領導,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天門經濟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辦場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相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記者吳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