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探秘 啟迪未來”為主題的丁漢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周年慶活動現場。見習記者周庭懌 攝
長江網訊(見習記者周庭懌 通訊員黃彥雄) 5月21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湖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丁漢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武漢機械工程學會、武漢科學技術館共同承辦的“機械探秘 啟迪未來”丁漢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周年慶活動在武漢科學技術館舉辦。200多名青少年及老師、家長來到活動現場,走近機械科技,了解智能制造,樹立科學夢想。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未來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執行秘書長陸大明,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湖北工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馮征出席活動并致辭。武漢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鄭華,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陳定方,湖北省暨武漢機械工程學會原秘書長陳萬誠,武漢科學技術館牽頭負責人陳海濤,湖北工業大學底特律綠色工業學院院長何濤,武漢市科協科普部負責人吳宇明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朱永平主持活動開幕式。
馮征表示,在丁漢院士的引領和指導、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助下,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不斷創新科普模式,推出優質、豐富的科普產品,引導廣大市民深入了解智能制造領域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將高校特色、學會特色、行業特色有機融合到科普工作室的一系列活動中來,為武漢市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培養及科技創新事業貢獻了力量。
陳光勇表示,丁漢院士科普工作室近一年來致力于聚焦智能制造領域,科普傳播特色鮮明;科普維度不斷拓展,科普活動內容豐富;持續打造提升品牌,科普工作成效顯著,已然成為智能制造領域科普的標桿,收獲市民的廣泛好評,“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院士科普工作室7家,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方面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得到社會各方面越來越多的支持和關注,中國科協把它作為‘十八大’以來的優秀工作案例在全國推廣。”
活動現場,陳光勇致辭。見習記者周庭懌 攝
陳光勇強調,科普工作要久久為功,打造專業隊伍;拓展維度,深化科普內涵;開放合作,聚集品牌效應。他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院士科普工作室能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四個面向”的重要指示要求,動員吸納更多的院士專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創新科普組織形式,增強科普服務功能,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全民科學素質,深植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沃土貢獻力量。
丁漢院士在致辭中介紹,一年來,工作室鼓勵科普團隊成員發表科普作品,舉辦科普講座,參與科普活動,出版科普書籍,用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自有科研成果、解讀前沿科技熱點、揭示科學原理、傳播工業知識、宣揚重大科技成就,積極推動科研資源的科普化,努力為武漢市智能制造領域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綜合服務和專業人才支撐,“科學研究歸根結底是為了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這既需要我們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也需要提高公眾科學素養,讓社會大眾理解、掌握科學知識,關注、支持科學發展。未來,科普工作室今后將以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科學知識的輸出、科學觀點的交流、科學思維的培養、科學文化的熏陶、科學品質的鍛造,為孩子們的夢想裝上科技的翅膀。”
活動現場,丁漢院士代表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向武漢科學技術館贈送圖書,院士專家們也向學生代表贈送了科普書籍。
贈書儀式現場。見習記者周庭懌 攝
開幕式結束,丁漢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骨干專家、《智能制造》第一作者、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定方作科普報告:智能制造的世界。現場的小朋友們聚精會神的聽報告,來自紅領巾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呱呱(化名)表示,今天的報告會令他受益匪淺,了解了人類工業革命的歷史,今后也會積極參加科技館組織的科普報告活動,“智能制造越來越走進我們的生活,看到陳教授展示的‘未來工廠’讓我覺得非常震撼。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也要做一個有心人,多加了解現在最新的技術。”
院士專家們為學生代表贈書。見習記者周庭懌 攝
當天還舉辦了趣味性十足的科普研學活動,包括青少年創意作品展示搭建機器人、飛向外太空、科技知識競答等,現場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