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9日訊(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武建)5月19日,在《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聰表示,在推進智能建造方面,武漢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楊濤 攝
武漢的建筑業居全國同等城市龍頭地位,行業吸納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對拉動全市經濟增長、增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障稅收、穩定就業、改善城鄉面貌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2021年9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965”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將智能建造列入全市支柱發展產業,并將產業鏈相關工作納入各部門年度績效考核體系。
陳聰介紹,以丁烈云院士領銜的在鄂院士團隊力量,為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提供戰略支撐,華中科技大學獲批牽頭建設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武漢已經打造了數字化設計與CIM實驗室等多個研發平臺。
在武漢,優質建筑企業云集,專業技術支撐有力,以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局為龍頭的在漢央企研發的空中造樓機、住宅造樓機、智能架橋機、5G遠程操控塔機、高精度測量機器人等一大批硬核建造智能裝備和成果領跑行業。
武漢作為設計之都,擁有國家級創新中心、設計中心8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7家,在漢院士、勘察設計大師、著名設計師數量居全國前列。
裝配式建筑在全市全面推廣應用,入選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有5家基地獲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之一,武漢市集聚一流建筑企業、一流高校院所、一流優質項目、一流裝配工廠等諸多優勢。
武漢市入選全國智能建造城市以來,省市高度重視,推進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工作任務已列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