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城市,服務民生。
重大能源產業項目招商簽約大會現場。
肩負城市重要燃氣保供任務。
參與建設運營多種新能源項目。
打造專業高效的智慧化服務體系。
擬建設的白滸山大型LNG(液化天然氣)儲氣庫。
能源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一座城市的血液,為社會經濟、各行各業注入蓬勃動力,驅動著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乘著時代的巨輪,2023年4月,武漢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能源集團”)順勢更名成立,武漢迎來城市能源行業里程碑時刻,標志著武漢新時代能源發展正揚帆起航,邁向新征程。
5月18日,武漢市重大能源產業項目招商簽約大會舉辦,武漢能源集團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潤電力(湖北)銷售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城鄉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6家企業集中簽署合作協議,招商合作涉及風能、能源儲備、新能源、碳科技、智慧能源產業園等領域。與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中國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共計簽署120億元授信融資。
此次簽約大會由市發改委、市城管執法委、市國資委、市城投集團主辦,武漢市能源集團承辦。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全市能源市場長遠發展夯實基礎,將進一步優化我市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武漢在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強化能源支撐。
■ 賦能城市服務民生 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武漢能源集團前身為武漢市燃氣熱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是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能源板塊核心企業。多年來,肩負著武漢市能源基礎設施、公用民生項目投資建設與管理服務的重任,經營業務也逐步從城市燃氣拓展到了能源儲備、新能源開發、能源設計咨詢、智慧能源園區運營等。
從“壇子氣”到管道煤氣,再到清潔能源天然氣,再到分布式能源站、綠色能源充電樁、光伏板……作為城市重要的能源保供國企,22年來,企業踐行時代擔當,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截至2022年底,武漢能源集團資產總額80億元,承擔著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天然氣供應,擁有城市天然氣門站4座,天然氣高壓調壓站24座,城市燃氣管網1萬余公里,管道天然氣客戶300萬戶,瓶裝液化氣客戶12萬戶,液化天然氣儲存能力5萬立方米,年供氣規模約20億立方米。現有充電站3個、充電樁86個,日均最高充電量超過10000度。熱電廠年發電量超過4500萬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兆瓦。綜合能源站發電項目裝機規模達到29.63兆瓦,年發電8000萬度,年對外供冷24萬GJ/a,年供熱30萬GJ/a。公司經營房屋面積33.65萬平方米,土地面積74.38萬平方米。
深耕行業二十余載,潛心服務城市重點民生需求、經濟發展板塊。
2003年,武漢能源集團與香港中華煤氣成立合資公司,引入先進管理理念;次年川氣入漢,武漢經濟生活正式開啟天然氣新時代,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武漢市民。
2022年3月,武漢能源集團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獲得用氣)指標排名全國前十。
光谷“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車谷”二次創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網谷”國家級網安基地落戶、千億級食品產業布局……能源助力城市重要產業集群發展。
武漢能源集團連續多年被授予“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稱號,位列服務業500強。
賦能城市,服務民生。新成立的武漢能源集團將堅守企業使命,守護能源安全、保障民生供應,不斷滿足城市能源需求更新迭代,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奮勇向前。
■ 搶抓國家戰略機遇 開拓能源新賽道
武漢能源集團堅定不移推進國企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能源新業態新理念,在新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實施一批國家、省市能源示范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速能源清潔化進程。
參與投資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武漢創意天地分布式能源項目,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能源局四部委評定為國家首批四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之一,集冷、熱、電于一身。
規劃設計年上網電量6793.92萬千瓦時左右,年供熱(冷)184萬億焦耳,全年平均綜合能源利用率80.69%,項目具備在外來交流電源全部消失時的黑啟動能力。
截至目前,園區用戶用能面積、用能量正在逐步增長,分布式能源綜合效益高、發電利用小時高的特點逐步顯現,實現效益最大化。
參與投資建設的武漢國博分布式能源站,是湖北省第一個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典型項目,創新能量綜合管理、能源服務商業運營模式和儲能配置運行策略。
項目一期采用天然氣為燃料,利用內燃機發電,并用發電后產生的高溫煙氣和缸套水經煙氣熱水型溴化鋰機組轉換后實現園區集中供能、供熱(生活熱水)、供電,已于2017年9月正式并網發電。三聯供系統的年平均能源綜合利用率大于80%,和工業鍋爐供熱相比,全年可節約標煤14120噸,環保效益顯著。
二期建設增加屋頂光伏能源、地源熱泵等,三期遠景正在規劃中,將為更大區域范圍提供能源服務。
打破傳統能源思維,創新挖掘可利用能源,形成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豐收”。三金潭高中壓調壓站天然氣壓力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變傳統調壓方式額外增加能源、浪費部分能源為既調壓又發電,滿足補熱需求,還能制冰的“四贏”系統。
該項目設計年上網電量約120萬千瓦時,年制冰量約124.8噸,年可節約標煤約270噸,年可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約708噸,大幅提高天然氣管網運行的經濟性。
氫能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是未來新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由武漢能源集團作為EPC總承包的寶武清能白玉山加氫站,是武漢市青山區首座加氫站,采用行業最新規范設計實施,是國內第一座考慮罩棚通風要求的加氫站。
青島李滄區國際院士港智能制造產業園,是青島市“氫能最佳產業園”,武漢能源集團為產業園內新能源汽車等公司屋頂實施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建設,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行模式,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60萬千瓦時,減少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武漢能源集團搶抓機遇、整合資源,以守正創新的精神開辟發展新賽道,為新時代英雄城市能源需求沖鋒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