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9日訊(記者施政 通訊員熊峰)上月初,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出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4月3日8時—4日8時,預計黃陂區(姚家集街道、李家集街道、長軒嶺街道、蔡店街道)等部分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黃色預警)?!毙畔⑼ㄟ^短信和“武漢地質災害巡查”微信小程序發送給街道社區責任人和網格員。4月3日上午8時,長軒嶺街道綠林村書記熊耀兵和網格員鄧金芳開車繞著村子巡查,發現熊家灣路邊一處山體出現滑坡,立刻設置圍擋并上報險情。黃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應急管理局及街道相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處置,排除隱患。
近年來,地質災害已經成為阻礙武漢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為契機,查底數、細分區、重應用、優管理,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跑出“加速度”。
據了解,在市普查辦(市應急管理局)統籌指導下,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查清了致災孕災底數、歷史災害底數、減災資源底數等,為武漢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基礎數據,讓地質災害風險與防治實現“精細化”分區。據武漢市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龐設典介紹,目前,全市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精度達到1∶5萬,局部區域精度達到1∶1萬,有效服務于防災減災工作。
今年2月—3月,黃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成果為基礎,開展汛前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按照等級確定了若干高風險點,后續將進行針對性治理?!氨热缭阱\里溝—清涼寨道路沿線我們就確立了8處高風險點,存在滑坡的風險。”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氣象降雨、地理遙感等數據建立了“武漢市地質災害精細化氣象預警平臺”,開展地質災害精細化氣象風險預警,發布精確到逐小時的鄉鎮、街道級別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信息。
另外,市普查辦(市應急管理局)還搭建了成果應用共享平臺,將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易發區評價圖及風險區劃圖融入“武漢地質災害巡查”微信小程序中,結合全市建立的“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制度,將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模式從隱患點管理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轉變,提升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的適用性,讓武漢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