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8日訊(記者佘暉)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前,人們驚訝地發現:東西湖區碼頭潭公園突現一個博物館小鎮,諶安明蝴蝶博物館等五個博物館扎堆在一起。博物館日之后,五家博物館將同時免費對公眾開放。按照要求,這里一年的開放時長將達到300天。
今年初,在碼頭潭公園東北側大約1000米的東西湖區臨空港文化中心已有貞元博物館等三家博物館遷入并先行開放。8家博物館的聚集,令這里成為武漢市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八家博物館各有乾坤
八家博物館分為歷史人文和自然科普兩類,其中有:
諶安明蝴蝶博物館,收藏珍稀蝴蝶及昆蟲標本20萬余件,展示世界各地的蝴蝶及金龜、鍬甲、步甲、天牛、竹節蟲及螂等奇異的昆蟲;其中有身價不菲的光明女神蝶和中國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是集昆蟲研究、生態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傳承、自然美育為一體的自然主題博物館。參觀者可在館內領養蝴蝶幼蟲,喂養到破繭成蝶,也可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蝶翅畫。
蜜蜂博物館內景。
康思農蜜蜂博物館,展示了跟蜜蜂有關的一切科學知識,是探索蜜蜂秘密的極佳去處。
天人合一奇石博物館匯集了全國各地有名的景觀奇石和礦石藏品,包括三峽石、黃河石、靈璧石、孔雀石、木化石等,博物館內的一桌百石宴尤其令人叫絕,各色石頭拼出108道佳肴,其中不僅有雞鴨魚肉,還有海鮮、蔬菜、干果、水果,形神兼備。
奇石博物館內景。
竹韻堂竹雕博物館收藏明清文人畫家所作精美竹雕藝術品近千余件,如精雅的文房用品、創作技巧高超的臂擱、筆筒、成套保存的圓雕作品等,其中也不乏歷代大家周芷巖、沈全林等的佳作。鎮館之寶為明代竹刻大家朱小松款竹根雕“仙人乘槎”,是用竹根雕成的小船,船尾兩位仙人刻畫得纖毫畢現。
精美的竹雕藝術品。
貞元博物館收藏古代青銅器、玉器、石雕造像、書畫、陶瓷、文玩雜項等藝術品3000多件。均為館長從世界各地購回的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鎮館之寶為從日本回購的越王勾踐之子使用的“者旨於晹”劍,和從英國回購的兩尊石雕佛像。
貞元博物館內景。
長庭陶瓷博物館收藏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陶瓷器物10000多件,以展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為主題,展陳按歷史上著名的越窯、龍泉窯、吉州窯、洪州窯等窯口陳列,最珍貴的是集中展示了湖北本土的“湖泗窯”“馬口窯”陶瓷文化。鎮館之寶有唐瓜棱執壺、元青花高足杯,游客在館內可參與仿古陶瓷制做等活動。
秋楓記憶老物件博物館收藏400多件老物件,均為生活中使用過的真品原件。如既濟水電公司、漢陽兵工廠、漢冶萍公司的股票、徽章,展現了從晚清、民國到新中國武漢水電、紡織、礦業、鐵路、金融、碼頭等行業發展歷程,自行車、電話、花瓶、明水瓶、獎狀、結婚證,則再現了各個年代武漢人的生活和婚嫁習俗。
德森地契博物館主要收藏中國契約文書。時間自順治十年(1653)起、經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20世紀60年代,跨度近400年。地域覆蓋山西、陜西、山東、湖北等17個省、40余府、70多個縣,其中以清代第一大商幫晉商所在的山西及明清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武漢的契約數量居多。
作為見證土地權屬變更的重要資料,地契真實反映了我國不同時期的土地所有權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甚至反映出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
武漢市非國有博物館協會會長劉明利介紹:博物館小鎮的特點就是接地氣重互動,幾家博物館中均有一部分藏品可以上手把玩,可參與體驗。
聚合,為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探路
貞元博物館內展示的北齊石佛像。
據悉,這里的所有博物館來自武漢市非國有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小鎮的崛起,得益于東西湖區政府和武漢市非國有博物館協會的合作。
此前,東西湖區是武漢市博物館最少的城區。在2022版武漢市博物館名錄中,東西湖區域內的博物館僅有3家,除了園博園里的長江文明館和自然博物館,還有一家三尤酒瓶博物館。
而最多的江岸區有博物館27家。
2022年,東西湖區清退碼頭潭公園內的部分商戶,拿出近萬平方米建筑,引進武漢市非國有博物館協會,后者精選一批優質、適合研學的博物館入駐。劉明利告訴記者,這里后續聚集的博物館將達到20家。
劉明利介紹,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聚合正暗合這一主題。非國有博物館普遍體量小,藏品少,主題單一,人流不足。資源聚合之后,立顯優勢。這里一日之內可觀賞體驗8家博物館,能滿足不同市民的不同興趣和需求。人流量增加之后,非國有博物館協會將成立研學公司,研發研學課程并統一運營,在為市民創造美好文化生活的同時,非國有博物館也將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