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 “‘全球制造看中國、中國制造看廣東’,看什么?看的就是‘產業鏈完整、產業集群程度高’。”5月16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曾經在廣東工作過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他們表示,大灣區的成功經驗,武漢可以借鑒。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創維工作了13年的李斌,前6年都在創維深圳總部工作。李斌介紹,在深圳,作為龍頭企業的創維集團,圍繞電視機這一終端市場,在5G+8K超高清、柔性顯示技術開展技術攻關,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深度布局,形成了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而產業集群的形成也推動企業業務增長,助推企業高效運轉。
“創維在發展理念上完全認同從‘規模效應’到‘產業集聚效應’的提升。”李斌介紹,2021年企業決定在武漢投資建立全新的Mini LED顯示產業基地,就是看中了武漢市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集群”這一戰略布局,努力實現企業與城市的共同發展。
李斌認為,武漢可以借“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這一重大契機,制訂專項政策,鼓勵現有在漢企業采用“老帶新”這種拓客方式,介紹自己的關聯企業來武漢興業投資,促進相關產業鏈不斷完善。
加強互動合作發揮產業輻射效應
廣東省湖北黃陂商會創會會長、威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英俊,從1998年起陸續在廣東省清遠市、珠海市等地創辦了多家公司,從事有色金屬、稀土等新材料的生產、研發及貿易。
2020年,胡英俊和廣東黃陂商會一眾企業家返鄉共同成立湖北陂商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希望將先進的發展經驗帶到武漢。
粵港澳大灣區內產業輻射帶動效應是胡英俊最看重的一點。他介紹,自己從事有色金屬行業30余年,他親眼見證了區域內有色金屬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并輻射到周邊省市及江浙滬地區。
胡英俊認為,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核心城市,對中部城市群具有很強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下一步,武漢要進一步借鑒大灣區成功經驗,加強與其他省市的產業互動與合作,發揮產業輻射效應。
“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我感受到武漢越來越彰顯出區位優勢。”胡英俊說,“我們依托大灣區,到武漢再興業,這不是簡單的搬遷和復制,而是希望將兩地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讓我們企業能深度融入‘雙循環’。”
高密度創業拉動城市經濟活躍度
“深圳的工作節奏很快。”在深圳工作了8年的鄒立深,感受最深的是那種“你追我趕”的工作氛圍,以及開放包容的創業環境。
鄒立深是武漢市萬御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此前一直在深圳萬物云工作。2022年7月,因萬物云經營策略調整,萬御安防將公司總部從深圳遷至武漢,鄒立深也隨之來到武漢。
在鄒立深看來,從深圳到武漢,工作環境、市場環境變了,但在公司的經營發展上,“并沒有感到太多不適應”。
談及對大灣區的總體感受,鄒立深認為:“在一些優惠政策、資金補貼、資質申報等方面,深圳與內陸城市比相對寬松,以此鼓勵企業開放與創新。”
中小微企業眾多是鄒立深眼中深圳的另外一個特點。“有數據統計,深圳每10個人里就有1個是‘老板’,極高的創業密度,帶動了城市經濟活躍度。”鄒立深說。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汪麗婷 喬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