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5日訊 “他診治過我的母親,還救過我的父親,他是當地人口中的‘武漢來的段醫生’!”跨越8000里,患者女兒執意趕到武漢,將一封感謝信送到了援疆醫生手中。5月12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漢市第一醫院見證了這一幕。
博樂市民王穎受父親之托,跨越8000里,將鮮花送到援疆醫生段剛峰手中。通訊員周鋼 攝
武漢市發改委(市援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博樂市是武漢市對口援疆的城市。6年前,博樂市新建人民醫院,由武漢市第一醫院結對援助,至今武漢市共派駐3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對口支援。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段剛峰博士就在2020年赴博樂,并擔任博樂市新冠感染醫療救治組、院感防控專班的負責人,分享湖北抗疫經驗。在他任博樂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期間,組織新建該院門診綜合大樓和康復大樓,并將師承中醫名師經驗毫無保留教授給當地的“徒弟”,收獲了一大波“粉絲”。
段剛峰醫生正在給病人診治。通訊員周鋼 攝
博樂當地退休居民王愛啟就是“粉絲”之一。最初,王愛啟陪愛人看病時,聽到段醫生對飲食禁忌事無巨細的叮囑,他不耐煩地插話:“這也不讓吃、那也不讓吃,還讓不讓人活!”段醫生只是笑笑。
不多久,王愛啟家就接到了電話,段醫生委托社區叮囑他愛人要定時復查。老王心想:“醫生找病人?這個醫生有點意思!”
遵醫囑治療后,王愛啟愛人的癥狀有了明顯好轉,并架著半信半疑的老王也去看慢性病,他逐漸對段醫生“服了氣”,在社區群里他不忘給這位“忘年交”打廣告:“武漢來的段醫生是‘中老年之友’,找他看病攢勁的很(新疆話,好得很)!”
有好多次,老王帶著社區里的老人臨時預約看病,待到看完最后一個病人,連食堂的飯菜也涼透了,段醫生拿出柜子里的方便面還不忘招呼他:“老王,一起吃點熱的吧!”這個倔強老王徹底被“征服”了:“沒見過哪個院長像你這樣!”
一年援疆期滿,段剛峰將接力棒交到一醫院派駐的下一位援疆醫生手中,回到了武漢。一天,他接到了來自新疆博樂的電話。原來老王在家摔了!家里人翻出了老人珍藏的一張段剛峰的名片。
經段剛峰隔空協調,老王保住了性命并避免了癱瘓?!袄贤?,你要聽話!病好了來武漢,我請你吃熱干面!”養病期間,一旦他犯“犟”,段醫生的電話總能“管用”。
講起這些,老人的女兒王穎特別動容:“武漢援博13年,在博樂,學習找援疆老師,看病找援疆醫生,已成為博樂人共有的武漢情結!”
武漢市發改委(市援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搭建漢博兩地“最美家庭”溝通交流橋梁,11日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婦聯與武漢市婦聯,為雙方各5個“最美家庭”開展結親結對活動。
趁著此次赴漢結親出公差,在博樂婦聯工作的王穎將錦旗和感謝信帶到了武漢:“臨行前,老父親將錦旗卷得好好的,還托我帶話:一定好好養病,爭取早日來看武漢‘親人’!”
武漢市第一醫院工會主席馮曾義說,自己也是頭回聽到這個故事,他說:“6年掛牌結對援助力博樂市人民醫院以來,一醫院的醫療骨干們從參與見證當地人民醫院開業,到如今‘師帶徒’‘建規立制’發展出多個特色???、并有更多醫療專家赴疆開展坐診、義診,當地醫療社會效益顯著提升,親人越走越親!”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通訊員周鋼 劉雙武 譙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