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黃石港轄區內老舊小區改造、商圈提檔升級、破損路面維修積極推進,呈現出一幅城市更新大奮戰的動人圖景。
作為老中心城區的黃石港,老舊樓房多、基礎設施差、環境面貌不佳,存在許多功能短板,影響著全區的形象和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近幾年來,黃石港區借助國家城市更新試點的東風,開展了全領域更新、全功能更新、全周期更新。通過功能提質、產業提檔、治理提能、文化提升,“內外兼修”提升城區的品質。
功能提質,是為了消除“城市病”。黃石港區把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為城市更新的首要意義。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觀”的原則,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城市體檢為手段,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功能短板。2019年至今,全區累計改造污水管網70公里,拆除違章建筑8.5萬平方米,打通城市“斷頭路”8條,實施長江岸線復綠工程近600畝,改造老舊小區47個,修繕房屋外立面30萬平方米,改造停車位9000個,新增公園等群眾活動場所3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6所,啟動6個社區居家養老項目,逐步消除了管網不暢、交通擁堵、設施老舊、環境污染、上學難、養老難等“城市病”。
產業提檔,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黃石港區把擴內需補短板、增投資促消費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標,以老舊街區改造帶動消費擴容提質和傳統業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改造一個街區、激活一個商圈、提升一個業態”的總體思路,將全市商貿服務業最集中、人流量最大的勝陽港商圈作為重要更新節點。2021年投資1億元,先行完成武漢路商業街的改造升級。通過構造群體快閃、抖音錄制等網紅場景,培育智能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等新模式,街區輻射帶動商圈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長40%,客流量同比增長30%,營業額同比增長15%,品牌經濟、首店經濟、夜經濟、流量經濟等新業態迅速發展壯大。去年以來,在完成商圈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南京路、廣場路、消防路、天津路、黃岡路、武漢路二期、黃石大道、沿江大道8條道路實施綜合提升改造。截至目前,項目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黃岡路、武漢路二期已完工,其他6條路預計在今年6月底完工。
治理提能,讓百姓生活更智慧。黃石港區把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作為城市更新的關鍵一環,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社會治理智慧化有機融合,增設單元門禁、人臉識別抓拍、安防監控以及電子圍欄等智能設備800套,開發建設智慧停車、智慧安防等線上管理服務平臺。去年同步啟動實施區域社會治理智慧化改革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逐步實現城市治理一圖通攬、一網共治、一庫統管,讓城市更智慧。
文化提升,為城市留下“鄉愁”。黃石港區把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作為城市更新的深刻內涵,對華新水泥廠舊址、地質里、卸礦機、鐘樓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特色建筑、城市印記進行修繕性、保護性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城市的基因和記憶。華新水泥廠舊址通過活化利用,蝶變為華新1907文化公園,先后開展“又見華新”文化市集、黃石工業文明展、華新舊址“三窯兩間”工業遺產保護展等系列活動。今年五一假期客流量突破5萬人次,成為黃石網紅打卡點,為城市留下了“工業鄉愁”。
城市更新“內外兼修”,使城區的品質逐漸得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據介紹,目前該區正搶抓國家城市更新政策窗口期、機遇期,積極爭取、科學謀劃、精細施工,按照特色街區、勝陽港商圈更新、城市道路、老舊小區、城市基礎設施、生態治理5大類,共謀劃更新項目共51個,其中續建7個、新建44個。 (記者?吳高斌?通訊員?張鵬?李佳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