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和電子生產車間
在PCB行業,銅箔與玻纖布是上游產品,誰能生產出更薄的銅箔與玻纖布,誰就能在業內擁有更多話語權。
9日,黃石宏和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宏和電子”)電子級玻璃纖維紗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自動捻線機飛速運轉。
一根根直徑為4—5微米的玻璃纖維絲經過加捻后,便成了繞著紗管的玻纖紗。玻纖紗經過織布、退漿、表面處理等工序后,就成一卷卷的透明電子布。
這種電子布,是覆銅板的主要原材料。但極薄、超薄電子布生產技術門檻較高,關鍵技術一直是日本、美國等玻纖紗生產企業把控。
近年來,宏和電子與高校攜手,在國內率先攻克高端玻纖紗關鍵核心技術,并加力技改,實現生產設備升級、生產制造過程數字化管理。目前,宏和電子生產的玻纖紗,單絲直徑4微米,是頭發絲的1/20,成功打破高端玻纖紗的國外壟斷。
宏和電子玻纖布項目經理孫小虎表示,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實現了宏和黃石項目電子紗、電子布一體化生產、經營,不僅與園區臺光電子等電子材料上游企業形成緊密配套,而且打破了高端電子級玻璃纖維制品國際壟斷,填補了我國產業空白,實現了國外進口替代和行業歷史性突破,對提升供應鏈安全性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將時間撥回2018年6月,總部位于上海的宏和電子來到黃石,2018年7月簽訂協議書,2018年12月破土動工,2020年9月一期項目點火試生產,年底實現穩產量產……一連串的時間節點羅列在一起,見證了“光啟速度”。
在項目建設中,從打樁基到主體廠房封頂,從前期手續辦理到施工問題協調處理,“項目秘書”采取了全天候跟蹤服務。
“開發區·鐵山區的營商環境沒話說,我們企業在這里投資很放心。”快速度的背后,與開發區·鐵山區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密切相關。
從“先建后驗”改革到零審批、零收費、零縫隙、零跑腿“四零”改革,再到實施一個部門管審批、一件事情高效辦、一個窗口全服務、一支隊伍全代辦“四個一”改革……開發區·鐵山區聚焦敢為敢闖轉作風,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服務;你賺錢,我發展”理念,在黃石率先實現“五證”同發,一日辦結,并建立完善領導干部周末跑工地、重點項目和企業領導包保、“紅黃藍”掛牌管理等制度,開展一線辦公,幫助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記者?張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