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1日訊(記者宋磊 通訊員趙亮)清理湖底淤泥,做一次“大掃除”,5月9日,南湖邊楚平路旁電機轟鳴,由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督導推進的南湖片區管網系統提升改造及智能監測工程項目(下稱“南湖管網系統提升改造項目”)湖泊清淤子項目正在進行設備試運行,將為東湖高新區內1.83平方公里范圍南湖清淤36萬立方米。
南湖湖面上,一艘絞吸船正在作業。記者劉斌 攝
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底淤泥常年沉積,成為湖泊水質總氮、總磷超標的主因之一。此次湖泊清淤將改善項目范圍內南湖水體環境。
湖底淤泥被絞散后通過輸泥管將泥漿水抽入收集池中。記者劉斌 攝
南湖管網系統提升改造項目在南湖邊圍出一個面積1萬平方米的巨大沉淀池,湖中幾艘絞吸船將湖底淤泥打散后抽吸,泥漿水通過輸泥管“吐”入沉淀池中,經沉淀后再通過泥漿泵抽取輸送到懸空架設的10臺壓濾機中,經過擠壓分離泥與水。淤泥脫水成泥餅后,將轉運并填埋處理,泥水分離后的上層透明湖水經處理達標后,回補南湖。整個處理過程如同一個循環流水生產線。
南湖湖面上多個泥漿收集池。記者劉斌 攝
“清理淤泥不用抽干湖水,讓泥、水分離,不破壞原有水生態系統。”項目施工單位中鐵十一局現場負責人厲建華告訴記者,經專業勘測,確定此次清淤平均厚度為30—40厘米。清淤共投入10臺板框壓濾機,通過壓力作用分離污泥中的固體、液體。每臺壓濾機配有一塊1000平方米的濾板,同時作業時每小時可處理泥漿380立方米左右。
東湖高新區錦繡龍城小區內,剛剛安裝完成的智能雨污分流器。記者劉斌 攝
36萬立方米的淤泥有多少?厲建華打了個比方:可將一個面積約7200平方米的標準足球場鋪滿后,堆積高度達50米。
據介紹,該項目3月底開工后,科學調配,加速施工,已于5月2日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于6月30日前完成清淤任務。
東湖高新區環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湖管網系統提升改造項目還包括社區雨污精細化分流、排水管網缺陷修復、排口治理、重點“小散亂”面源污染整治等多個子項目,正在同步推進,力爭6月30日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