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我省“非遺+旅游”“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武漢2案例獲評優秀,公示期到5月13日。
經初審、實地考察和專家評審,此次有20個優秀案例獲評湖北省“非遺+旅游”“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其中“非遺+旅游”優秀案例12個,“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8個。武漢有2個案例入選:“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國醫+文旅’融合發展實踐”入選“非遺+旅游”優秀案例,“江城非遺坊——武漢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傳承及社教美育”入選“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
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
作為武漢老字號企業、葉開泰的傳承者,健民集團確定了“國醫+文旅”的戰略,將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打造為“以文化為核心、以工業為依托、以醫養為特色”的旅游景區,探索出新的業務生態,真正實現“讓中醫藥回歸為生活方式”的愿景。目前,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已發展成為武漢首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武漢首個國家AAA級中醫藥文化景區,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電視專題欄目《江城非遺坊》是全國第一檔面向非遺傳承人開展搶救性保護的電視專題節目,節目以“非遺+檔案+媒體”的嶄新方式,對全市市級以上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進行口述視頻建檔。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位非遺傳承人走入鏡頭,他們的手藝絕活、親身經歷和文化記憶得以及時記錄。
據了解,武漢市近年來相繼出臺了《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地方法規,以及《關于進一步實施武漢老字號振興工程的意見》《關于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分類別、分領域明確了非遺保護的目標任務與重點措施。《武漢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將非遺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提出要構建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新格局。
湖北省“非遺+旅游”“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公示名單如下:
◆“非遺+旅游”優秀案例(12個)
(一)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國醫+文旅”融合發展實踐,申報單位: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地區:武漢市漢陽區
(二)醉美茶鄉龍王埡 文旅融合譜新篇,申報單位:湖北龍王埡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地區:竹溪縣
(三)探索詩經黃酒之謎 暢游房縣西關印象,申報單位:房縣西關老街文旅有限公司,申報地區:房縣
(四)三峽人家:沉浸式體驗解鎖非遺魅力,申報單位:宜昌市三峽人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地區:宜昌市夷陵區
(五)清江畫廊:探秘巴土風情,感受非遺之旅,申報單位:湖北清江畫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申報地區:長陽縣
(六)弘揚昭君文化 促進景區發展,申報單位:興山縣文化館,申報地區:興山縣
(七)襄陽華僑城奇妙鎮:依托錦繡襄陽街區,推動非遺沉浸式體驗,申報單位: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地區:襄陽市
(八)長壽之鄉展魅力,莫愁村里品非遺,申報單位:鐘祥萬僖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申報地區:鐘祥市
(九)弘揚蘄艾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申報單位:蘄春縣文化館,申報地區:黃岡市
(十)炎帝文化探索之旅,申報單位:隨州炎帝故里風景區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申報地區:隨州市
(十一)沔陽小鎮讓非遺“活”起來,申報單位:湖北文旅仙桃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地區:仙桃市
(十二)大九湖鎮“非遺+旅游”特色體驗,申報單位:大九湖鎮人民政府,申報地區:神農架林區
◆“非遺+互聯網”優秀案例(8個)
(一)江城非遺坊——武漢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傳承及社教美育,申報單位:武漢廣播電視臺《江城非遺坊》,申報地區:武漢市
(二)線上線下聯動互動,拓展潛江非遺傳播空間,申報單位:潛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申報地區:潛江市
(三)長陽民俗館“非遺+農產品電商”,申報單位:長陽巴國匯智創業園有限公司,申報地區:長陽縣
(四)小紅繡互聯網傳承新模式,申報單位:大冶劉小紅刺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申報地區:大冶市
(五)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數字化傳播矩陣,申報單位: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地區:宜昌市伍家崗區
(六)非遺傳承的小麻花,互聯網思維的大格局,申報單位:隨州市曾都區虎福瑞食品加工廠,申報地區:隨州市
(七)傳統技藝展風采,對節白蠟揚天下,申報單位:京山市文化館,申報地區:京山市
(八)創新數字文化平臺建設,賦能傳統美食技藝傳承,申報單位:湖北華醇食品有限公司,申報地區:荊門市掇刀區
(編輯整合:符櫻 資料來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長江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