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倉儲關山光谷店肉食課組課長葉家義每天的工作從清晨6時開始。穿戴整齊,整理好臺面,麻利地擺上半頭肥瘦相間的豬,只見他手起刀落,僅僅2分鐘,半頭豬便被輕巧分解成通排、后腿肉、前腿肉、五花肉、脊骨等18個部位。
上午9時,顧客們陸續來了。被同行們稱為“葉一刀”的葉家義又開始忙前忙后,切肉、擺放、與顧客寒暄、為其稱重打包。“小葉切的肉就是漂亮!看著就好!”一位老主顧忍不住贊嘆。
16年時間,葉家義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武漢市技術能手,4月27日又獲評湖北省勞動模范,受到表彰。
不怕吃苦
“刀法”練了5年才不會受傷流血
中百倉儲超市有限公司江南二區關山光谷店肉食課組課長葉家義。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分開骨肉、掀起整面排骨,如同翻書一般靈活;刀刀精準,每刀誤差不超過10克……作為多次在武漢市職工技能比賽上斬獲名次的優秀刀手,葉家義的刀法近乎神奇。
所謂的神乎其技,葉家義認為,其實只是一門“苦功夫”。他說:“我很笨,就是多練習、多堅持,慢慢悟出來的。”花了整整5年時間,他才從每隔三五天就會流血受傷,到不再受傷。
在成長為“葉一刀”的路上,葉家義也像是武俠小說里一路與高手切磋、磨練技藝的刀客。參加過各式各樣的勞動技能大賽,他依然珍惜每次“切磋”的機會,觀察別人、反思自己、精進技法。
如今,葉家義常用的還是那么一兩把普通刀具,卻已然能做到刀無定法,且刀刀精準,誤差僅在毫厘。
除了刀法漂亮,葉家義在工作中還有許多“小心思”——肉的擺放要講究視覺效果,還要根據季節進行區別處理。比如夏季,客人們對大份肉的需求量不高,他便采取精分割的方式;秋冬季節,武漢人愛熬湯、愛臘肉,他便采取大分割的方式。
不少顧客成了熟客。在他這兒買了近14年豬肉的翟女士說:“我每次來就專門找小葉,他做事麻利、細心。來他這兒買了一次,就再沒買過第二家!疫情期間,他還幫我們小區專門送了豬肉。”
不怕吃虧
帶領同事想在前頭做到前頭
葉家義正在碼放切割好的肉塊。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今年,是葉家義進入中百倉儲工作的第16年。在這16年里,葉家義不僅從未遲到,還經常是精肉區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精肉區銷售員劉少華與葉家義共事多年,她說吃虧受累的事,葉家義總是帶頭做,“他從不對員工隨便發火,有什么問題,馬上就幫你解決了。他記著部門同事的入職年份、生日,同事過生日,他還會自費送上一份小禮物。”
精肉區擺放的各種宣傳物料也是葉家義的“作品”,“平時他還經常策劃些營銷活動,怎么放、怎么做活動,他總想在前頭。”劉少華說。
談到經營、銷售,葉家義常常用到“下班后就想事情”來描述。如何讓客人更有購買欲望、哪些營銷活動更能吸引客人的關注……身為課長,葉家義在工作中還有更多壓力。因此,他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一些商學書籍,積極更新營銷、管理理念。
葉家義所在的肉食課,在中百倉儲同規模店面中,業績名列前茅。
不怕麻煩
他的徒弟“出師”不容易
葉家義為顧客挑選后腿肉。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刀手的工作辛苦、枯燥,收入也不算高。葉家義常常感慨,“‘90后’‘00后’年輕人愿意學習這門技藝的越來越少,就更難有人能堅持下來。”
雖然感到惋惜,葉家義卻從來不去說教和評判,“我都是從人生規劃角度與年輕人溝通,告訴他們,人要能夠認清自己的方向,學習技術只是一部分,還要開闊視野。”
如今,精肉區的許多刀手都是葉家義的學生。他們中有些是零基礎的,葉家義就手把手教他們,“先帶著他們了解結構,每一刀從哪里下,基本上10天就能上手。但要做到精湛,還是要下功夫的,我會督促他們多練多感受。”
然而想在葉家義這里真正“出師”,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徒弟們不僅僅應該是一名技術高超的刀手,更應該是一個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勞動者。
除了要練好刀功,葉家義還要求徒弟們會用電腦進行數據分析、繪圖,能夠策劃營銷活動等等。在他的高標準培訓下,有三位出色的徒弟進入到中百大廚房工作,還有些則走上了管理崗位。2008年入職的肖麗莉,跟著葉家義從“小白”一路學習,現已成長為肉食課組優秀技術能手。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李伊玨 通訊員喻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