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早布局車路協同的企業之一,華礪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礪智行”)擁有業內領先的技術及成熟的產業鏈生態。在漢成立5年余,其在智能網聯、智慧交通領域等關鍵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并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4月27日,華礪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邱志軍在接受長江日報《在場》欄目專訪時說,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華礪智行致力于在中華大地上,腳踏實地、開拓創新,讓每個市民感受到智慧交通帶來的便利。
華礪智行攜手福特在漢落地車路協同系統。
讓聰明車駛入智能路
司機不用踩油門就能平穩過路口
4月14日,邱志軍出現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華礪智行作為核心成員之一,與香港應科院共同宣布成立“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推動香港車聯網布局。
截至目前,華礪智行已在全球近50座城市落地了車路協同商業訂單,應用于智能網聯示范區、高速公路、智慧園區和智能駕駛等領域。
2017年8月,邱志軍從加拿大回到武漢創業。一間小小的辦公室,10多個人,華礪智行在武漢經開區悄然成立。彼時,國內V2X(車輛的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剛處于起步階段。
“瞄準前沿技術的企業,需要做好短期的收入和中長期價值的平衡才能活下來。”邱志軍說。
成立不到1年時間,這個初創企業推出符合中國標準的首款V2X終端及軟件產品,在國內多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智慧道路示范、整車廠商等項目落地應用。
邱志軍舉了個例子,就像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樣,武漢正為此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是一輛電動車配備兩個充電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同樣如此,前期需要布局基礎設施,研發車聯網、車路協同技術,技術和市場“雙成熟”才能迎來產業爆發期。
產業蟄伏期長,生存是第一要義。華礪智行成立5年以來,年均增速超過50%。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達到去年全年營收水平。員工數量從初創時的10余人擴充到100多人,年產值從不到100萬元到突破億元。
步入華礪智行展廳,專利技術證書掛滿了展廳整整一面墻。據了解,其連續4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20%,獲授近50項知識產權。
在去年12月16日,湖北省科技廳公布2022年度湖北省“雙創戰略團隊”入選名單中,華礪智行成功入圍A類自主創業戰略團隊,全省僅2家企業入選。
時下,在國內外數個已落地城市的街頭,隨處可見搭載華礪智行車路協同技術系統的汽車。無論是剎車、轉彎、變道等,司機都可“提前預知”,不用踩油門,就能平穩高效通過路口。
車與車、道路與車互聯互通
夢想正在變為事實
上個月,華礪智行與武漢經開區、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聯合共建的“湖北省智慧交通綜合型技術平臺”正式揭牌,致力于構建產學研共同體,推動智慧交通領域科技成果順暢高效轉化和產業化。
作為在武漢經開區成長壯大的企業,華礪智行與經開區管委會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2019年,位于武漢經開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揭牌,華礪智行深度參與示范區建設。
4月11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鏡頭下,這個“無人駕駛之城”展現在國人眼前。目前,武漢經開區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場景最多、首個全5G通信接入的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示范區,成為華中首個全域向智能網聯汽車開放的區域。
106公里智能化道路,形成1800多個由智能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氣象和道路環境檢測器等組成的感知網絡,覆蓋全區160平方公里范圍的高精度城市信息模型。全域智能路側終端和整體系統由華礪智行提供。
“在武漢市,如果駕駛2020年以后的新款福特汽車上街,就能享受到車路協同技術帶來的新體驗。”邱志軍說,去年,福特中國汽車旗下車路協同系統正式落地武漢,華礪智行為其提供數據引擎支持。通過“車—路—云”車路協同的雙向數據互聯互通,前方路口的紅綠燈狀態、道路基礎設施等信息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躍升”至儀表盤上。
“高速公路上,智能網聯汽車行駛在‘無人駕駛’的專屬車道上,連環撞的事故一去不復返;城市道路里,車輛提前感知紅綠燈,車與車、道路與車互聯互通,交通事故也會大幅下降……”在邱志軍的描述里,這樣的畫面在不久的將來就有望實現。
“強鏈補鏈是關鍵,華礪智行將繼續深耕武漢經開區,支撐智能網聯交通產業鏈產業化加速落地。”邱志軍說。
(長江日報記者郝天嬌 見習記者王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