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3日訊 5月3日—5日,2023年中國武漢垂釣挑戰賽在新洲倉埠舉行,全國各地312名選手參賽,多名知名競技釣手參賽,女性釣手也為數不少。
據悉,此次垂釣挑戰賽是武漢市首次舉辦大規模性的全國性垂釣比賽,也是武漢活力增強、涉農經濟加快發展的具體體現。
本次賽事的舉辦,將進一步擴大新洲倉埠田園綜合體項目的知名度,促進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
據了解,“五一”期間,武漢各個休閑釣場生意火爆,不僅釣場收入大增,還帶動了周邊采摘、就餐。
“五一”前三天,蔡甸區景秀大地田園綜合體內的釣場接待300多組家庭前來垂釣。新洲倉埠山莊釣場常態化舉辦周末釣魚大賽,“五一”前三天,每天有五六百人前往垂釣。
中國休閑漁業發展監測報告(2022)顯示,2021年湖北休閑漁業產值達104.88億元,排名全國第三。
其中,武漢涵蓋了休閑垂釣的上下游產業鏈,上接種苗繁育、水產養殖、儲運銷售、設施加工,下連魚餌、漁具研發、制造和銷售,還輻射與之相關的戶外用品、直播帶貨、餐飲民宿……小小休閑釣場已成為三產融合的紐帶和平臺。
武漢河湖縱橫,休閑垂釣資源豐富,被網友稱為全國休閑垂釣勝地,初步估算有百萬以上的釣魚人群。
據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的統計,全市有規模不一的釣場167家,垂釣水面近5萬畝,釣魚產業有望成為推動武漢都市漁業與鄉村休閑旅游以及田園綜合體融合發展的新“爆點”。
隨著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怎樣依托垂釣業把市民吸引到城郊農村,推動形成漁業、旅游、餐飲、住宿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已成為武漢市漁業主管部門研究的重點課題。
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生,武漢市漁業主管部門在滿足市民吃活魚、吃好魚的同時,積極推進發展垂釣經濟,對全市休閑釣場進行了摸底統計,集中調研較大規模釣場,了解釣場運營的相關情況。
從市場機遇與政策支持來看,釣魚產業大有可為。在長江十年禁漁的背景下,不少沿江城市禁止在長江中垂釣,武漢雖未一禁了之,但如何平衡不斷增長的垂釣需求與長江大保護和禁漁監管,是個不小的挑戰。武漢市近三年來堅持系統思維,努力做好休閑垂釣疏堵結合的文章,將自然水域的垂釣愛好者逐漸引流到休閑釣場,以適當減少自然水域的垂釣強度。
下一步,武漢市將對漁業休閑垂釣進行系統調研,把休閑垂釣與產業發展、漁旅結合及長江十年禁漁等有機結合起來,依托相關協會或社會組織,定期發布相關釣魚比賽活動信息,引導市民休閑垂釣。
同時,武漢市漁業漁政主管部門呼吁,廣大垂釣愛好者如在禁捕水域釣魚,要嚴格遵守“一人一桿一線一鉤”的規定,嚴禁非法錨魚,禁止使用各類探魚設備、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釣餌、窩料和添加劑及活體水生生物餌料。同時,實行留大放小,定量漁獲,保護好現場環境,注意垂釣安全,促進休閑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訊員潘俊輝 朱文歡 吳鵬 王璐 陳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