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外墻保溫層空鼓、開裂、滲水,居民家中墻壁成片發霉,在江漢區唐家墩街道馬場社區三金華都小區,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年。近日,小區業委會用公共收益聘請律師,通過法律手段促使開發商出資,以代履行方式進行維修,讓懸在居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外墻滲水影響正常生活,開發商維修工程一拖再拖
由于常年積水,墻體轉角處的裂縫竟然還生出雜草。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攝
4月28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三金華都小區,觀察6號樓2單元的外墻,發現保溫層鼓包、開裂,形成了“起伏”的視覺效果。更讓人吃驚的是,由于常年積水,墻體轉角處的裂縫竟然還生出雜草。
三金華都小區2011年建成,共8棟住宅樓。小區居民介紹,房子剛交付沒兩年,多個樓棟開始陸續出現外墻空鼓、開裂的情況。
當時,大家覺得這只是影響美觀,沒有太在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墻的開裂越來越嚴重,逐漸向內滲水,導致許多家庭“受災”。
郭琳住在5號樓,她說:“由于滲水,我們客房和書房靠窗的墻面都被覆蓋著霉點,而靠墻放置的電腦也被潮氣侵蝕了。”有住戶家中的房間整面墻壁都出現了發霉和掉皮,無法居住。
“據統計,近250戶業主受到了外墻滲水的影響,必須盡快找到解決方案。”三金華都小區第二屆業委會副主任顧淑敏告訴記者,為了保護業主權益,小區第一屆業委會曾于2018年將開發商告上法庭。
然而,盡管2019年江漢區人民法院判令開發商對小區4棟房屋外墻脫落部分進行修繕,但開發商遲遲未能履行判決,維修工程被一拖再拖。
外墻破損情況日益嚴重,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受影響的房屋數量還在逐漸增加。
兩屆業委會接力推進維修,社區律師幫了大忙
居民郭琳與社區書記、業委會成員查看8號樓維修進度。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攝
2021年,三金華都小區的第二屆業委會上任了。這個由7名成員組成的團隊中,5人是黨員,另外兩人則是小區志愿者。他們首要的任務是督促開發商盡快維修外墻。
小區業委會委員朱成蘭說,近幾年,保溫層脫落事件時有發生,讓大家感到擔心。
“居民維權的心情迫切,作為社區黨委,我們必須引導大家依法維權。”馬場社區黨委書記黃雯及時向業委會“支招”:“咱們社區有公益律師,可以向他尋求專業支持。”
2021年,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蔣俊來到馬場社區,每周定期坐班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了解案情后,蔣俊建議向法院申請依法強制執行,用法律手段維護業主合法權益。
幾經交流之后,蔣俊出色的業務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經過業委會成員集體商議,最終決定按照小區公共收益管理辦法,拿出公共收益資金聘請蔣俊為代理律師。
“在實際工作中,社區律師大多是為居民提供普法、咨詢和矛盾調解等公益服務,能夠真正接案的并不多,居民們的這份信任也讓我深感責任重大。”蔣俊說道。
開發商不愿履行判決義務,法院提出“代履行”破題
8號樓外墻維修正在進行中。黃雯 攝
2021年9月,三金華都小區第二屆業委會將“恢復強制執行申請書”和開發商未履行維修義務的相關證據,一同遞交到江漢區人民法院。
幾經波折,2022年6月,法院認定,開發商應將維修義務履行完畢。在開發商不愿繼續履行判決義務的情況下,法院提出以代履行的方式,由法院委托第三方進行維修施工,費用由開發商支付,這一結果得到了雙方的認可。
今年3月,開發商將第一筆維修資金打入法院賬戶,維修工程正式啟動。首批維修的是外墻破損最嚴重的8號樓,業委會希望以此為樣板,為業主們吃下“定心丸”。
如今,小區業委會、施工方、物業公司、開發商和執行法官專門建立了“三金華都外墻維修微信群”,以便及時通報維修進度、協調物業公司協助,“多方合力下,維修工程正在加緊開展。”
施工期間,不少居民還自發當起“監工”,并及時反饋外墻漏點,方便施工方查漏補缺,為維修工程提速。這些居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也讓業委會成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和信心。
還有一些曾經不理解、不相信業委會能辦成事的居民,主動添加了業委會成員的微信好友,并向他們表示感謝。
“鄰居的一句謝謝,讓我心里暖暖的。”顧淑敏說道,盡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現在小區已經踏上了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居民們終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安心居住了。
(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通訊員顧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