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通訊員魏忠濤 記者盧士昌)4月8日晚8:10,武漢電視臺一套播出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為主題的武漢市《政協論壇》,對硚口區中醫藥文化建設進行了重點報道。硚口區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持續推進轄區中醫藥體系建設,讓群眾切實感受中醫帶來的實惠和便捷。在硚口區衛健局的支持指導下,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中醫傳承發展為特色,創新工作方式,共同締造社區中醫藥建設服務共同體,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昂首闊步求發展的硚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決策共謀,新是一扇窗
——名醫大咖“請進門”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武漢市硚口區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堅持“五共”原則,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按照國家建設中醫藥示范社區中心的要求,選定中醫藥作為中心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那么,中醫到底怎么搞發展?該從哪里入手?具體路徑是什么??
一系列問題,千頭萬緒,困擾著漢中人。
漢中人深知,一個人、幾個人的力量有限,大家的力量才是無窮的。于是,中心在全院范圍內征求中醫藥發展之計。大家群策群力,很快找出了漢中中心的最大短板:中醫藥領軍人才的極度匱乏,嚴重制約中心中醫藥的發展。
找到問題的癥結后,漢中人秉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創新思路,共同決策,引進中醫藥界的名醫大咖,到漢中中心來坐診。
“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用人思路,得到了中心職工的一致贊同,也打開了漢中中醫藥跨越式發展的創新之窗。
2020年8月,漢中中心引進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王平教授,每周四上午在中心坐診;
2022年4月,漢中中心引進了湖北中醫藥大學骨傷針灸學院院長、博導博士生導師彭銳教授專家團隊,每周三和周六上午來中心坐診;
兩年來,先后聘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教授龔梅芳、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代春蘭、中醫針灸科原主任王長春等中醫名家來漢中中心坐診。
眾多中醫名醫大伽“請進門”,不僅極大方便了居民的就診,更是把名老中醫的寶貴經驗帶到基層醫療機構,有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岐黃學者王平教授在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發展共建,信是一座橋
——名醫效應“聚人氣”
“社區醫院,能看好病嗎?”一直以來,長壽社區居民楊春松心中疑惑。楊春松的疑惑,也是眾多居民對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存在的疑惑。
漢中人非常理解居民的這種疑惑,并迎難而上,多措并舉,多方聯合,發展共建,共同架起一座醫患互信的橋梁。
首先,中心黨支部和街道、社區黨建共建,將一系列的中醫藥進社區融入到“一下三民”的活動中,讓居民們知悉,漢中中心來了中醫 “狠角色”,看病很厲害。
中心黨支部和社區共建,關愛老人健康,共同締造美好家園
其次,中心和轄區單位共建,開展中醫特色服務。連續2年義診服務“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累計免費敷貼七千余付,服務近千人次;先后送醫送藥送敷貼到江堤、到養老院、到工地、到機關、到學校。
中醫特色進基層,服務“城市美容師”
有針對性的開展中醫知識健康講座、有獎問答、擺放宣傳板塊、發放中醫藥特色宣傳冊等活動,宣傳了來中心的中醫大專家,科普了中醫藥的知識,讓居民認識到不一樣的新漢中。
楊春松失眠癥狀重,經常“整晚都睡不著”。他原本準備到大醫院去看病,聽說了岐黃學者王平教授在家門口的漢中中心坐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預約了王平教授的專家號。在王平教授精心診治下,他的癥狀明顯好多了。
“沒想到在社區還能找到這么頂級的專家。”楊春松坦言很意外,很驚喜,“這是我們的福氣。” 楊春松深有感觸的話,道出了眾多居民的心聲。
知名專家的名醫效應,拉動了漢中中心的人氣,增強了居民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今年以來,漢中中心中醫的門診人次同比增長了4-5倍。岐黃專家工作室先后接診了近3000人次,就診人員輻射到仙桃、孝感、荊州等地、還有云南的病友,服務半徑達1000余公里,極大提升了漢中中心的影響力。
成果共享,心是一桿秤
——中醫傳承“得民心”
漢中街居民陳偉,因為腰疼來到中心,找到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與骨傷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彭銳教授。
彭教授巧用銀針,在陳偉的幾個穴位上一扎,瞬間,他的疼痛明顯緩解。
彭銳教授一邊給患者治療,一邊給漢中中心的醫務人員講解把脈要點、診斷技巧,并從針灸進針部位、力度等細節親自演示和示教。不僅僅是彭銳教授,每一位中醫名家在漢中坐診時候,都會手把手地帶教漢中的醫務人員。
知名中醫骨傷專家、博士生導師彭銳教授為居民做針灸
在中醫名家的現場的指導下,漢中中心余濤、李昊、韓秀文、瞿遷、劉思序等年輕的醫生,也迅速成長起來。中醫的傳承,成果的共享,讓漢中深得民心。心是一桿秤,居民用心來選擇和投票。
漢中中心依托中醫大伽的專家團隊優勢,因地適宜,配置先進設備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的中醫藥服務,也開設了中醫病房,前后收治了近百名患者,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漢中中心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過中醫名家進社區、名家教授傳幫帶、特色中醫謀發展等形式,提升中心中醫藥的服務能力,提升轄區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構建社區中醫藥建設服務共同體,有效呵護了轄區群眾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