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8日訊(記者高萌)黨的領導和政府服務“縱向到底”怎么落實?如何“優化治理單元規模、強化治理單元功能”?4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精神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介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有關情況。
實施共同締造行動,具體任務可概括為一個“健全”、三個“推動”
自2022年6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部署以來,全省共同締造采取由點及面、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方式推進。自2022年8月開始,選取1038個城鄉社區開展試點,從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做起,發動群眾共建美好家園;2022年11月,選取14個縣(市、區)開展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加強基層治理試點,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自今年2月以來,開展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探索形成制度成果。從“辦實事”到“解難題”再到“強善治”,共同締造的內涵外延不斷豐富,工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發布會上介紹,實施共同締造行動的具體任務,可以概括為一個“健全”、三個“推動”。一是健全基層治理單元,著力建設完整的社區設施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強化治理單元功能。二是推動黨的領導和政府服務“縱向到底”: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底;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到底;推動信息化支撐聯通到底。三是推動聯系和服務群眾“橫向到邊”,“完善一個組織體系,發揮四類組織作用”,即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各就其位、各司其責的基層社會組織體系;發揮群團組織凝聚群眾的作用,發揮經濟組織聯結群眾的作用,發揮社會組織服務群眾的作用,發揮自治組織帶動群眾的作用。四是推動共建共治共享,著力健全“五共”機制,即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據介紹,在組織實施共同締造行動上,將通過上下聯動、多方協同,推動實現“基層治理單元進一步優化、群眾參與活力進一步激發、黨的組織優勢進一步發揮、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的目標。
引導每名黨員在居住地發光發熱,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底
推動黨的領導和政府服務“縱向到底,具體有哪些落實措施?
發布會上介紹,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底,主要實現“三個全覆蓋”:一是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在農村建立“鄉鎮黨委—行政村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在城市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完善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二是推進居住地黨員管理全覆蓋,加強對離退休黨員、困難黨員的常態化聯系服務,引導每名黨員在居住地發光發熱。三是推進黨的領導作用發揮全覆蓋,健全黨組織領導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機制,重要事項由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推動黨的領導一貫到底、落到實處。
在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到底方面,將持續深化“三下沉”,一是擴大“下”的范圍,推動基層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審批服務執法等權限下放,推動群眾和市場主體普遍關注、獲得感較強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二是增強“接”的能力,深化鄉鎮(街道)擴權賦能,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讓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有本領服務群眾。三是提升“辦”的效果,探索建立“以下評上”和回訪反饋機制,以評價考核倒逼責任落實,以責任落實提升服務質效。
在推動信息化支撐聯通到底方面,重點抓好三項工作:推進一體化信息指揮系統建設;探索縣級統籌建立數字臺賬系統;推動自助終端向村(社區)、園區、商場、銀行等延伸。
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服務群眾,推行“全崗通”和“全科社區工作者”模式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家園。發布會上介紹,去年8月,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別占63.4%、78.6%,全省社區社會組織達到7.8萬個。
據發布會上了解,下一步,將著力構建從村(社區)→村民小組(小區)→灣組(樓棟)貫通到底的基層治理單元體系,具體來講,在優化治理單元規模方面,將采取三條措施:以便民利民為原則優化村(社區)規模,以村民小組(小區)為基礎劃分網格,以灣組(樓棟)為單位建立微網格、開展微治理,引導群眾在鄰里之間、樓棟之間開展互助共濟、協商共治。
在強化治理單元功能方面,將采取五條措施:一是著力健全“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全面推進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的“五民工作法”,實施社會組織建功先行區三年行動,力爭到今年底全省社區社會組織突破10萬家。二是著力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推動落實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要求,健全“崗在網格、責在服務、重在連心”工作機制,推行“全崗通”和“全科社區工作者”模式,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服務群眾。三是著力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村(社區)為民服務功能,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底,集中開展規范村(社區)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專項行動,切實為基層減負。五是著力提升社區服務質量,將深入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積極增加社區服務供給,讓社區更有溫度、更有煙火氣。
把“小眾”試點帶動為“大眾”參與,建立常態化志愿服務力量
發布會上提到,去年省委部署共同締造以后,共青團組織動員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參與共同締造。
例如,把“小眾”試點帶動為“大眾”參與,積極吸納青年社會組織負責人、“返家鄉”高校學生、青年干部、青年致富帶頭人,組建平戰結合的“青年突擊隊”下沉到村(社區)的工作中。接下來,還將建立常態化的青年志愿服務力量,構建“團組織+青年社團+青年社會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網上青年社群”的社會化動員體系。
此外,全省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婦女和家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以婦女之家、婦女議事會、巾幗志愿服務隊為依托,引導廣大婦女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廣泛開展鄰里關照、困難幫扶、矛盾調處、環境美化等志愿服務。廣大婦女姐妹從“觀望”到“參與”,從“被動”到“主動”,成為全省“共同締造”中靚麗的一抹“巾幗紅”。
今年,省總工會還謀劃制定了《工會參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的若干措施》,通過擴大工會組織覆蓋、延伸工會服務覆蓋、拓展工會聯系覆蓋,引導組織廣大職工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環境與幸福家園,下一步還將推行14家縣域工會集中試點與各級工會廣泛探索同步,努力形成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工會路徑”。